“外来投资者如何寻找屋顶资源?”、“设备建设方和屋顶所有方怎样顺利实现利益分配?”、“投资商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建设完成后运行难题如何破解?”……昨天,在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上,面对一个个成熟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齐聚秀洲的省内外参观者纷纷抛出了各自的问题,希望能够在“秀洲模式”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区领导朱海平、盛付祥、吴炳芳、章澜等参加了当天的现场交流会。
32800片光伏组件与福莱特12.3万平方米厂房浑然一体,8.364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不断将灼热的热光转换成可用的电能。“从6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以来,已经累计发电90多万千瓦时了。”福莱特集团总裁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苑飞说,该项目属于自建自用的工矿项目,采用自发自用模式,按照政府各级补贴,这个项目投资回收年限5.5年,同时可以减少企业使用一部分国网用电的资金支出。
在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的推进中,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索出了多种成熟的开发模式。同属于工矿企业类型的中节能(嘉兴)1.9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第三方投资建设,中节能产业园提供屋顶,采用了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根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发的电量按同时段工业电价的9折,供产业园内的企业使用。”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4日,屋顶电站已累计发电39.952万度。
随着项目的陆续并网运行,园区着力引进检测、运维、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商。在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2号楼内的分布式光伏运营监控中心,嘉兴市各县(市、区)的106个并网电站的整体情况、月发电量、节能减排等信息,汇聚在7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的嘉兴分布式电源智能管控系统之中。
“这一平台能够对各个分布式项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既解决投资商在项目运维、电费收取等方面以及屋顶业主对项目是否能够长期安全运营的顾虑,也让政府从前期的‘运动员’转为后期的‘裁判员’。”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进配套服务商,为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中的一系列共性难题,给出了探索性的解决方案,也为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模式的复制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座谈交流全国分布式光伏应用经验时,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限制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的因素包括屋顶资源难以整合、优惠政策难以到位、发电利润难以合理分配、电站建成难以顺利并网等,针对这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难题,“秀洲模式”实现了有效破解。经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探索,秀洲区走出了一条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路径。正是凭借初显成效的“秀洲模式”,国家能源局将分布式光伏现场会定在嘉兴召开。
秀洲分布式光伏发电顺利推进,首先得益于资源的统一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之初,秀洲区就对辖区内可利用的屋顶进行了逐个排摸,建立可建分布式电站屋顶资源数据库。同时,通过给予屋顶业主一定的电价优惠,优先办理新增用电容量、优先提升有序用电等级、优先评定光伏应用示范企业等措施,提前与屋顶业主签订安装光伏电站协议,统一掌握屋顶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采取统一管理屋顶资源的模式,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听完介绍,来自江西的参观者深有感触地说。
为更好地保障项目投资主体、屋顶业主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秀洲区还成立了专业运维公司,负责园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行维护等后续服务工作,既解除了电站投资方对电费收缴难、运维管理难和与屋顶业主协调难的后顾之忧,也消除了屋顶业主对屋顶建站可能存在问题的顾虑。
“秀洲模式”让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秀洲大地茁壮成长。据悉,截至目前,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首期61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备案,并网30兆瓦,在建的31兆瓦项目也将于9月底前全部建成并网。秀洲“光速”成为国内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推进中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