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余新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35名外来务工者发放被企业拖欠了大半年的工资。去年,由于服装厂经营不善老板莫名失踪,在余新镇打工的何某等人被拖欠共17万余元工资。他们向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随即,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援助律师被第一时间指派到位,在法援机构及援助律师的全力帮助下,企业资产被法院及时保全并拍卖,何某等人也拿到了应得的工资。
今年初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嘉兴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不断巩固和发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保民生、促和谐”等活动成果,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范围,着力提升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服务水平。上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50件,受援人数达3549人,解答法律咨询11208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2967.64万余元。
着眼多元化求助心理
多渠道搭建便民平台
立足当下群众多元化的求助心理,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法援机构不断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在电视台、电台、报纸开设12348法援互动栏目。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嘉兴电台增设法律咨询直播节目《小鹿热线》,每周一、三、四、五下午1时至2时,听众拨打82209666就能咨询法律问题。该栏目至今已开播162次,咨询人数达1944人次。平湖市法援中心和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民生律师”服务团,通过律师说法助推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百姓事马上办”。
网络时代,我市还依托“智慧嘉兴”平台,开通了全国首个“12348”法律援助掌上服务平台,受援人通过手机就能一键享受随时随地的法律援助咨询和预约等服务。为方便市民登录咨询,服务平台得到升级,市民只需在手机上下载“掌上嘉兴”客户端,点击进入后找到“法律咨询”栏目,就可输入问题咨询。截至目前,法律援助掌上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12万人次,总用户达37万,发布法律援助动态信息252条,答复咨询留言1276人次,共预约上门300余人次,预约后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6起。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76家律师事务所和2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已经全部纳入法律援助网络平台,实行法律援助案件初审受理制。据市司法局法援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日常咨询接待中发现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均可当场受理并初审,再通过网络传至当地法援机构完成审批程序。该做法推广以来,全市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直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6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困难群众。
着眼民生接地气
领导坐班抓质量
今年6月15日一大早,市司法局局长来到局一楼法律援助窗口,准备接待来中心询问的当事人。今后每月的15日,该局都会安排一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咨询。
“领导值班制”是市司法局进一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树立司法为民形象的实质举措。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对于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和咨询业务能够直接协调处理,提高办事效率。
实际上,为了服务当地大局、服务社会民生,这些年,我市各级法援机构多措并举,不断加大法援工作力度。把法律援助工作点(直通车)主动开进看守所、市劳动仲裁院、专业调解组织;积极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协调,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获得法律援助的合法权利;多次投入资金,扩容升级“12348”法律咨询专线,增加接听坐席,实现电话同步录音和24小时留言功能,并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三线法律援助平台。
今年,市法援中心还在市直律师事务所中招募“掌上援助律师服务团”和“12348热线律师服务团”成员,以轮流值班的形式参与法律咨询值班,对提出的法律咨询予以认真解答,让群众在节假日也能享受到专业法律服务。
为鼓励全市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法援工作及“12348”法律咨询热线、“法律援助掌上服务平台”等工作,我市还专门出台办法,拓宽法律援助补贴范围,提高法援案件补贴标准。
加强案件质量监管
全面提升办案水平
法援案件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实际利益。在依法严格指派法律援助律师的同时,依托全省统一法律援助业务系统平台的改造升级,市法援中心不断完善援助案件监管模式,盯紧办案每一个环节,每天进行网上巡查,对案件流转、时间节点、审批环节等实行预警提示,保障案件办理的各项程序始终在管理、监督的系统区间高效运行。同时,还规范了文书监管,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法律文书网上制作、网上签批、网上盖章、统一印制,减少和杜绝网外办案。
除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接听接待制度》、《法律援助案件听庭》、《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等十余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案件质量督查系列活动,旁听案件庭审、随机抽查案件卷宗、定期回访案件受援人外,还重点落实好窗口首问负责制,规定当事人先向哪位接待人员咨询、申请法律援助事项,就由首位接待和受理的工作人员全程跟踪负责并将最终结果告知当事人。
案前把好选人关、案中把好监督关、案后把好评查关,全程严控办案质量并制定奖惩办法,开展案件质量评审,有效确保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成果的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