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获悉,南京市已将户籍内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72名抗战老兵成为首批惠及对象,他们平均年龄超过90岁。南京市2014年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补助标准是每月2000元,以后逐步调整。
有人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不死的只是精神,正如有抗战老兵所称:“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七八十年前,他们告别父母、走上战场,为抗击日寇浴血奋战,他们不应该被忘记,理应赢得尊重。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中,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的两名老兵,分别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原国民党老战士林上元。此外,抗日英烈环廊铭刻着295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旅职或少将以上国共两党将领,包括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
尊重历史,首先要铭记历史、还原历史;善待原国民党抗战老兵,首先要尊重他们抗战事实。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善待抗战老兵。据新周刊创始人孙冕透露,这几年老兵去世人数增多,“有一次我带着钱、粮、油去看一位老爷爷,才知他昨天刚走。东西放到遗像前,大家泪流满面……”南京市的相关调查显示,老兵们年事已高,最年轻的是87岁,最年长的已经超过100岁。对于年事已高的抗战老兵,如果再不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或将在孤独中离去。
其实,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提出关于优抚抗战老兵的建议,几个月后民政部明确提出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民政部在要求中使用“及时”一词,显然就是“时不我待”的意思。但各地有没有“及时”落实要求,公众不得而知。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不属于优抚对象范围。既然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也为民族独立流血牺牲,他们的贡献彪炳史册,为何不能享受优抚呢?既然国家已经提出要善待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为何不通过完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使他们享受的优抚制度化呢?
每个抗日战士都是英雄,记住国耻国难,记住历史的惨烈,也要记住英雄的血泪。今天,国家日趋富强,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有体面的晚年,这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道义和责任。时光匆匆,岁月易老,优抚老兵,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