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部门联动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做好“深化”文章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2014年7月3日 09:12 [ ] [打印]

    收费标准不统一、缺乏制度化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一直以来,在行政审批过程中,中介机构环节存在的诸多乱象被广为诟病。今年初以来,秀洲区通过建立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等措施,对中介机构服务进行了规范和提升。昨天上午,区委书记朱海平专程赴秀洲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调研中介服务机构改革有关工作。他强调,要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改革中,继续做好“深化”文章,以业主满意为最终标准。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陈虎培陪同调研。

  一到审批服务中心大厅,朱海平就来到大厅的滚动电子显示屏前,众多中介服务机构的名称、资质、服务项目、承诺时限等信息正在不断地滚动播放。“这些挂牌入驻中介机构的服务资质都审核过吗?”“他们承诺的服务时限能够做到吗?”……朱海平一边看着显示屏一边不断发问。随后,朱海平一行又来到审批服务中心二楼的办事大厅,这里,分别有一家环评机构和一家能评机构入驻。在办理柜台前,朱海平向中介机构工作人员仔细了解了他们的业务量情况,并对“从提出评估到拿到报告,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还有压缩的余地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中介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今年4月1日,秀洲区在市本级率先建立了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秀洲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整合涉及审批的中介服务机构共计41家,正式挂牌入驻中心。这一改革举措,让企业和项目在选择中介服务时,有了更充分和透明的选择。同时,更多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中介服务机构在有了竞争压力后,在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此外,根据基层反映的中介机构服务时间长、收费高、质量差等问题,“中心”还从实行“统一承诺时间、统一收费依据、统一服务标准”管理入手,全面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6月份,“中心”又起草了《秀洲区涉及审批的中介服务机构考核管理办法》,依托该管理办法,对入驻中介机构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据秀洲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服务中心运作3个月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6月30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共开展业务680例,收费1936.92万元,服务时间平均缩减50%,收费减少20%。

  对全区中介服务机构改革有关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区委书记朱海平给予了肯定。他说,秀洲区率先成立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得到了众多中介机构的响应,通过一个季度的运作,服务效能提速了,服务收费减少了,“一提一减”说明改革取得了很好的开局,初步形成了一套中介机构管理的制度。

  针对继续做好中介机构改革“深化”文章,朱海平强调,秀洲要继续敞开大门,欢迎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入驻,通过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形成优进劣退的机制;要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对入驻中介机构的管理考核力度,把提速、减费和服务作为考核的三个重点,通过科学考核,不断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

  朱海平同时要求,在中介服务机构改革问题上,要以企业和项目业主的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评价改革成功不成功的最终标准。同时,秀洲要以中介机构改革为起点和重点,继续深化和拓展整个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陈迪宇 范晓明 区委报道组 吴怡之 沈鑫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区治水办联合各个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 “清三河”考核验收工作启动
·秀洲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秀洲区开展燃气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秀洲316辆拖拉机退役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