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诸葛亮的《诫子书》……这些字画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洪合镇横泾书画社成员的作品。日前,在秀洲区洪合镇一场阳光助学公益义演义卖活动中,这些字画被悉数卖出,共筹得了3000余元,将用于捐助该镇一名家庭困难的新居民学生。
以书画义卖的方式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自横泾书画社成立以来已经是第二次了。不过对于社员魏晓加来说,尽自己所能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他也记不清是第几次了。
在参加横泾书画社之外,魏晓加是洪合镇一名中药医师。早年做过羊毛衫生意的他最终还是捡起了自家的老本行——行医。从四、五年前开始,魏晓加就开始一个人悄悄地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前天晚上的义卖,也是在魏晓加的倡议下,几个同样热心的草根书画家纷纷将自己平日里比较得意的作品拿出来义卖。
凡人善举不在乎惊天动地,而在与点滴的坚持。让魏晓加产生捐助贫困学生念头的,是一个冬夜独自到他的药房来买药的小男孩。“当时那个孩子只有五六岁,一个人来买药,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了几句,没想到他告诉我说他的妈妈去世了,爸爸也卧床不起。”魏晓加说,当时听了孩子话,他并没有当真,然而他还是放心不下,决定送小男孩回家。
“到了他家之后才发现情况比小孩说得还糟。”由于小男孩的父亲无法起床,魏晓加喊来亲人帮助这一家收拾打扫,并叫上自己的朋友,帮着小男孩的父亲配药、针灸、推拿。在这么一群热心人的帮助下,小男孩父亲的病竟然有了起色,慢慢地可以下床活动了。
这家人中的一个孩子就成为魏晓加资助的第一个孩子。“那个女孩因为他们父亲生病,只能在家帮忙,听说后来回到学校,成绩特别好。”这家人不久之后就回到了老家,然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却从未断过。每年,魏晓加总要与这家人通上四五次电话。
每每看到家庭困难却又品学兼优的学生,魏晓加总是希望能伸手帮他们一把。“我读书的时候,家庭情况也不好,父母当初为了我的学费而为难的样子我一直记忆犹新,因此也特别能体会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的心情。”因为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有时候很长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资助对象,魏晓加就主动与洪合镇相关部门联系,打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
不过,并不是人人都理解、认同魏晓加一群人的行为,不少人直接用了“作秀”两个字。对于不同的声音,魏晓加显得很淡定,“就算我们是‘作秀’,我也希望我们的‘作秀’能带动更多的人,让这个社会多一些温暖。如果我有能力,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不仅如此,魏晓加也表示,别人的不理解,是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自己也是因为参加了秀洲区药学服务进社区之后,才发现确实有很多的人迫切地需要外界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