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社会保障事务局了解到,目前该局已经确定53项办理业务及29项受理业务,陆续下放至镇(街道)一级,其中包括社保证明打印、转院就诊审批、医保转入转出等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社保领域,我市向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最后一公里”是政策落实的收尾,也是关键性的步骤。在基层,惠民政策“走在路上”、便民服务不“便民”、项目审批经历公章“长征”等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流程的“末端堵塞”已成为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怎样让“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走在路上”的政策措施掷地有声,早日落实到群众身上?“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着多层次的原因,其形成也有着复杂深刻的政治与社会背景。打通“最后一公里”,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在“站得高、看得远”之外,更需要致力于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微观视角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对于基层党政机关来说,打通“最后一公里”与其说是纸面上的宏大叙事,不如说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政令逐级传达、贯彻、执行流程中的一条行为准则。例如在嘉兴社保服务改革中,以微观视角从群众最为关心的身边小事出发,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向镇(街道)下放业务的改革动作并非翻天覆地,但这些改变让群众在电脑上、家门口就能办理大部分社保事务,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打通“最后一公里”既需要宏观视野,也需要微观视角。于宏观层面,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整体式的体制改革、系统化的制度建构;而于微观层面,踩实“最后一公里”,就是要依靠每一个行政环节自觉清除“路障”,打通“中梗阻”,进而用制度的力量破解“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难题,就是要不断建立健全中层干部挂职锻炼、考核考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一项项具体而微创新举措扭转作风、强化基层执行力,从而保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高效、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