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全省新增供电大幅增加 这个夏天嘉兴有望不断电

2014年6月26日 08:38 [ ] [打印]

  本报讯 2013年夏天,由于罕见高温影响,我市不少企业饱受停电之苦。但今年夏天,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昨天,市电力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我市今夏有序用电方案。

  记者了解到,这个夏天,我市网供最大供电能力约635万千瓦,最大电力缺口约25万千瓦,不过,由于我省内外新增供电的大幅增加,全省今夏供用电将基本平衡,我市也有望实现供用电基本平衡。“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夏天即使再遇到去年那样的高温,我们也有信心不断电。”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张海春告诉记者。

  全省内外供电猛增

  我市今夏供用电有望基本平衡

  记者获悉,全省电力需求方面,根据省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今年全省迎峰度夏期间网供最高用电负荷需求在6100万千瓦左右。不过随着今年我省华润苍南、浙能六横等多个火电发电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迎峰度夏前,可新增发电能力530万千瓦。此外,“西电东送”工程宾金特高压直流、皖电东送二期机组也将先后投运,浙江电网最大落地功率740万千瓦左右。两者相加,我省今年将新增供电1000多万千瓦,全省供用电将实现基本平衡。

  在此背景下,今年夏天,我市有望实现供用电基本平衡。

  科学有序用电

  六级方案正式敲定

  2014年我市电力供需虽然总体平衡,但市电力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电力缺口仍然不可避免,统筹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共安排108万千瓦错避峰负荷,分A、B、C、D、E、F共6级方案执行,每一级18万千瓦。其中全市统一安排72万千瓦。

  另外,根据宾金特高压直流等省际受电线路可能故障停运,因电网网架制约,我市主要影响区域为由拳供区,届时,海宁、桐乡、海盐将承担大部分用电缺口的实际情况,因此另外36万千瓦的错避峰负荷,主要安排在海宁、桐乡、海盐区域。“因为我市由拳供区属于浙中电网,因此宾金特高压直流等省际受电线路故障停运将主要影响我市由拳供区。”张海春解释说。

  应对宾金直流事故

  我市制定应急预案

  “宾金特高压直流虽然给我省和我市供用电平衡带来了好消息,不过由于宜宾和金华之间距离将近1000公里,所以一旦遇到台风、洪水、火灾等紧急情况,势必造成故障停运,为了应对这一突发状况,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张海春说。

  据介绍,应急预案主要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故障后30分钟内,为保证嘉兴电网稳定,嘉兴区域内需完成500千伏由拳变供电最高40万千瓦的负荷控制,具体执行将根据电网和负荷情况确定,主要涉及海宁、桐乡、海盐部分区域。

  由于第一阶段是变电所直接拉闸,因此,到时受波及的将不仅仅是企业,居民用电也会受到影响。为此,在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30分钟后与2小时后,电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全力恢复海宁、桐乡、海盐的居民用电,同时统筹嘉善、平湖、桐乡、港区、市本级部分区域的企业实施限电。“为了保障全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嘉兴全市目前共有3000多家企业通过检修或是减压负荷等方式来响应和参与有序用电。”张海春告诉记者。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沈丹萍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浙江余姚仅3小区仍有积水 城区已全面恢复供电
·余姚雨情水情状况明显好转 供水供电通讯正在恢复
·洪合毛衫蒸烫园因供电问题影响正常经营秩序 目前正积极处置中
·及时抢修保供电 免费供水送清凉 烈日炙烤下,温情在秀洲各地悄然延续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