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五平方米的志愿服务驿站,究竟能发挥多少作用?南湖区新嘉街道用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出了答案:“红立方”建立3个多月来,已接受咨询、解决问题2040多个,小驿站一头连着日均流量1.5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一头温暖着街道11个社区的弱势群体。
“作为开放式的服务平台,‘红立方’有效补充了街道有限的政府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的先政府、后社会。”新嘉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凯感慨。
从这个学期开始,穆河社区的禹女士下班再也不用急匆匆赶回家了,她的女儿参加了社区的托班。这个名叫“欢乐棒棒糖”的托班目前已有小学生24名。托班由社区提供场地,青鸟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嘉兴学院学生担任志愿者。“孩子送到这里来,不仅大人放心,还节省了上辅导班的费用。”禹女士说。
这几年,穆河社区双职工家庭孩子接送问题比较突出,社区也有意向办托班,但缺少人手。从“红立方”获知这一信息后,青鸟社工机构及时伸出援手,并整合了嘉兴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如果没有社会力量支援,单靠社区根本没法做到。”社区党总支书记林伟娟表示。
在市本级,新嘉街道被戏称为“老、外”街道。街道11个社区大部分住宅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辖区内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66万人,外来人口仅登记在册的就有2万多人。与其他一些城区街道相比,新嘉街道的空巢、独居老人及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对民生服务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在政府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政府优势,发动社会力量作为民生服务的补充?
“新嘉有现实困难,但也有资源优势。”陈凯表示,街道辖区内有2000多名党员,党员志愿活动丰富,“党员会客厅”、“好人库”等服务品牌名声在外。同时,辖区内的月河历史文化街区是市区人气最旺的地方,最高日均客流量达7万人次。“志愿服务是衔接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的重要环节,新嘉街道必须也有优势整合社会力量,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陈凯说。
今年3月5日,市本级首座“红立方”党员服务驿站在新嘉街道启用,驿站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登记、解决民生诉求。利用这一平台,一种以党员为主、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机制在新嘉形成:在组织架构上,街道辖区所有社区负责人担任“红立方”小组成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社区将收集到的、单凭社区和街道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交到“红立方”;收到求助信息的“红立方”工作人员,则将求助内容进行登记,向社会公开广泛征集爱心。
很快,新嘉街道的民生服务诉求和社会爱心碰撞出了温暖的火花。社区空巢、高龄老人吃饭难通过“红立方”向社会征集爱心后,立即引来了众多关注:绍兴银行承诺连续5年出资2万元,作为对特殊群体的资助;辖区内的各民办老年公寓,向附近有需求的老人供应零利润爱心餐,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工作人员免费送餐上门。社工机构和嘉兴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还在端午等节日上门到失独、空巢、低保家庭,一起裹粽子、做游戏,增强弱势群体的生活信心。
“以前也想献爱心,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红立方’既给我们游客提供了帮助,又让大家有了献爱心的渠道。”得到党员志愿者指路帮助的一名上海游客,得知社区在为困难居民征集微心愿后,欣然拿出200元钱,为一户新居民家庭认领了一台电风扇。正式对外服务以来,“红立方”吸引了大批党员、爱心人士,双休日甚至出现了排队报名现象。
据悉,下一步,新嘉街道将通过“红立方”统筹整个民生工作,在志愿者招募,服务信息登记和困难群体结对、救助、帮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陈凯说:“让有爱心的人通过‘红立方’实现爱的奉献,让有需要的人通过‘红立方’得到关爱,这就是街道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