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档案】 洪合镇新王桥村王西浜,西起濮院港,东止于洪合镇洪新大道王西浜浜底,全长1.5公里,其中重点整治河道800米,河道平均宽度12米,平均水深2米。 制图 张利昌
垃圾遍布,臭气熏天,杂草丛生……这是洪合镇新王桥村的村民们对于王西浜的印象;甘甜解渴,水中嬉戏,淘米洗菜……这是王西浜留给新王桥村村民的记忆,同时,这也是村民们对这条正在接受“手术”的河道未来的期望。
新王桥村的村民汤老伯在王西浜边住了一辈子。他记忆里的王西浜颇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我们小的时候,水很清,渴了就直接从河里捧点水喝……淘米做饭,更是不用说,家家户户都用这河里的水。”
从“眉清目秀”变成了“面目可憎”,王西浜沉沦的脚步正巧踏上了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变革大潮。在这场市场经济大潮中,数以万计的“掘金者”被刮进了因毛衫产业而全国闻名的洪合镇,其中不少人就在王西浜两岸停下了脚步。
在二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新王桥村的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据新王桥村党总支书记丁海明介绍,村里流动人口最多时达到了1.4万多人。在新王桥村“土著”的记忆里,王西浜两岸的宁静仿佛一夜之间被打破,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操着各种口音,在这条小河边住了下来。
由于只有一头可以与外界换水,王西浜的自净能力非常有限,成倍增长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让这条河道不堪重负。王西浜南岸的新王新村小区建成时,没有实行雨污分流,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长期以来直接排入河道;而由于新居民人口众多,6处沿河而建的直排式厕所更是成了令人头疼的污染源。加上沿岸生活垃圾堆积,原本只有六七米宽的河面到了夏天杂草丛生,几乎难以辨认。“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就这样消失了。
为了改变王西浜的困境,新王桥村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对新王新村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做了改造,建成了一个污水处理池,并将部分农户家中的生活污水接入了市政管网。然而对于已经饱受污染的王西浜来说,这样的努力似乎是杯水车薪。
如何既治标,又治本,是河道治理无法绕过的问题。新王桥村紧紧抓住今年“五水共治”的契机,对王西浜动起了“大手术”。随着洪合镇“清三河”百日攻坚战的打响,王西浜的治理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王西浜的污染源主要就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丁海明说,从2月底开始,新王桥村针对河道已有污染开展了清淤泥、打捞沉船以及生活垃圾清理等工作。
“只有加大河道两岸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新老居民的‘五水共治’宣传,促使他们改变不良习惯,才能使王西浜焕发出旧日的风采。”丁海明说,随着河道两岸生活污水口被封堵,直排式厕所被拆除,王西浜的水质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而村里新购买的100个垃圾桶也将很快发放到农户家中。目前,新王新村小区的生活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中,河道两岸的绿道建设也正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