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深化课改 为孩子开拓更宽广的教育蓝天

2014年5月15日 08:50 [ ] [打印]

  吴越交界,亭台水榭、小桥流水、雕花木窗……配上“Fan Li Lake is now a famous scenic spot in Jiaxing……”,好一派中西合璧的文化大餐。这是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选修课中的微课程“魅力嘉兴”中的一个“微课堂”。新鲜、有趣,却也耗费了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的孩子、老师不少的心血。随着微课程等选修课的开展实施,深化课改的步子已经在嘉兴市内各个学校大步迈开,嘉兴市的微课程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亮点,而高中园区联合培养班也是对课改的一种更深化的尝试。

  微课程点亮选修课

  衍化课改

  “生活中的化学”、“电影中的物理”、“历史中的地理”……这些题目是不是听听都感觉趣味十足。这就是四高目前在开设的微课程选修课的一些主题。微课程,是以在线学校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主要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的一种在线教育视频。微课程作为选修课的一种,提起学生的兴趣,将知识融于更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让学增加了颜色,效果也益丰。同时,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勇于创新、增加归属感和个人价值的过程。

  不希望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习书本上狭隘的文化课本知识,而是能培养学习的素养和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上。这是众多新时代高中生的心声,而像“范蠡湖”微视频正是给了他们一个培养人格品质、技术才能、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

  “嘉兴市开设微课作为课改后选修课的一种,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而他们也能为校内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个性得到更好的张扬。”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课程管理部副主任孔宁说。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校长赵其刚也强调:高中园区三校联合实验班的实行是对于各校优秀、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在新的要求、新的课程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好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联合培养实验班目前成果超预期

  “我的分数比重点高中分数线低了两分,我觉得如果能够进入实验班就等于进入了重点高中,也算是弥补中考的遗憾。后来,通过考试进了实验班。真正进入实验班才知道,班里的每个人都十分有实力,竞争十分激烈,学习氛围很浓烈,感觉自己更有斗志了。”高一(2)班马仁豪说。

  实验班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更明确,自我要求也高,求知欲强,发展态势良好。从目前的成绩来看,超过了预期,整体平均分达到了嘉兴高级中学的水平。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校长金玉荣介绍道,“我们为此感到很欣慰,也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厉,为其他班级做好榜样。同时,也希望这三年的学习是愉快、幸福的,每一个学生有好的人生发展目标,才可能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即远大的目标、持久的毅力、多样的能力。”

  嘉兴市第三高级中学副校长姚慧琴说:“对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来说,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力和荣誉感,说是一次良性竞争的机会,也是为优质生源创造了一个赶超的机会。同时,集中三所高校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智慧,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强强联合。三校精品选修课课程共享也将于下学期正式实施,学生可以凭兴趣走校上课。高中联合培养实验班本身就是一次深化课改的举措,不仅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也推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懂得应以自发学习为主,更加注重‘学’。”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姜晓丽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王江泾学校:秀出指尖艺术 放飞剪纸梦想
·秀洲区全方位多角度的社区教育逐步开展
·秀洲社区教育全方位多角度逐步开展
·边学边改 立行立改推进全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深化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