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新闻网5月14日讯 在王店镇,一个名为“半月”的文化艺术基地越来越为市民所关注。这不光是因为这个“半月”文化艺术基地里的队员全部都是残疾人,还因为在镇上大大小小的演出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
其实,在五年前,王店镇在残疾人文化艺术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不要说有拿得出手的艺术团队,就连喜欢音乐文艺的爱好者也是凤毛麟角。不过,一位名叫高峰的残疾人使王店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喜欢上了文艺,发现了自己的文艺潜能。在他的带领下,王店镇上已先后出现了残疾人口琴队、残疾人合唱队、摄影队、书画队、烹饪队以及写作队。
不久前,笔者在位于王店镇四喜社区的“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见到了高峰。高峰带着一副黑边眼镜,虽然已近半百之年,但依然很有文艺风范。因为从小就喜欢文艺,高峰做过乐队的乐手、架子鼓手、小号手、电被子手,还曾获得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可以相信,如果不是30年前的那次工伤事故,他的艺术道路可能会走得更远。因为受到手指残疾的限制,高峰不得已告别了吉他,放弃了国画,但依然热衷于文艺。他先是王店镇业余文工团的主力队员,后来慢慢地成为了队员们的指导老师。但是,在高峰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他能指导残疾人也走上舞台。“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残疾人其实跟健全人一样,不单单有物质追求,其实也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说实在话,残疾人老是窝在家里,生活特别枯燥,好像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一种生活状态。”高峰说。
2010年,高峰应聘为王店镇残联专职文员后,就开始招募残疾人徒弟。他首先想到的是组建一支口琴队,虽然口琴携带方便,但通知发出后的一个星期里,高峰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事实上,当时大环境也没这个要求,如果他没有去做,也不会有人指责。一个星期后,却出乎了他的意料,报名者数量很快就达到了10人的预定目标。更让高峰高兴的是,报名者中除了城镇外,来自农村的残疾人也占了小一半。口琴队开班的第一天,高峰决定早点过去,到了那里,他发现所有的队员都已在等候,这让他有了更大的信心。
从“零”开始的“包教会”过程很辛苦,因为残疾队员们既有视力残、肢残人,也有智残人,而且基本上都是没有音乐基础,高峰决定从最简单的1.2.3.4教起。每个星期六晚上就是他们的上课时间,夏天晚上7点到9点,冬天晚上6.30到9点。虽然个个有残疾,但五年下来,每个人都是风雨无阻坚持了下来,连节假日都照常上课。“也有人会问我,高峰你不拿一分钱,怎么劲头那么足的?其实,我会这一点东西,残疾朋友也需要这一方面的东西,那我就是很愿意教他们的。”他说。
随着会吹奏的曲子增多,慢慢地,残疾队员们参与各种文艺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高峰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也转为排练,“五年下来,上百场演出应该有。最明显的进步是,有些原来是农村里的人,音乐几乎都没接触过。到现在为止,他们能吹几十首曲子。”他说。
之后,高峰又陆续组建了残疾人合唱队、摄影队、书画队、烹饪队以及写作队等。而所有的队伍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半月”,寓意残疾人虽然如半月一样有着身体的残缺,但依然能绽放自己的光辉。残缺的身躯,同样可以创造完美的艺术。
2013年3月,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选址四喜社区,成立了王店镇“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这也标志着王店镇残疾人文化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基地尽管场地有限,但位于集镇中心,方便残疾人来文化艺术基地参加活动。基地内设音乐排练室、摄影作品展示室、书画室。除此之外,高峰还特地在里面配备了古筝、吉他、小号、架子鼓等乐器。在高峰心中,他希望所有的残疾朋友都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艺天地,在敲敲打打、玩玩闹闹中成就他们的艺术梦。“艺术有档次高低,甚至有草根的,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人人都可参与的参与率。”他说。
基地成立时间虽短,但已在各类送戏下乡文艺演出中多次亮相。听力语言残女孩王佳艳创作的瓶画《家乡的河》,获市优秀作品奖。视力残任一多的摄影作品《古镇掠影》,获区残疾人摄影展优胜奖。基地创编的小品《怒放的生命》,先后获得第五届嘉兴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浙江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剧小品类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奖,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福建赛区)戏剧小品类专场比赛三等奖。基地还开展了“兄弟姐妹手牵手,你帮我扶向前走”、“我行•我可以”厨艺大赛、为群众写春联送“福”字等各类活动。可以说,到如今,高峰的这支残疾人文艺团队已小有名气。
因为有着与残疾人一样的经历,本身也是自学成才,高峰指导起来从来不厌烦,教一遍不懂就二遍,两遍不懂就三遍,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尊重和亲近,这也使得更多残疾青年愿意投入其中,享受文艺带来的快乐。28岁的肢体残青年徐少明家住建设村,是残疾人摄影队的成员,虽然加入不久,但在几次的“五水共治”拍摄和摄影比赛中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艺术天地和社会责任感。在高峰手把手的指导下,从取景到角度,再到软件运用,徐少明进步很快。在小徐的心中,高峰就是他们的“老大”。假山村9组右手残疾的穆徐妹以前从来没有碰过音乐。报名后,她从读谱开始学起,从最初的一点概念都没有到如今的上台演奏。穆徐妹说,她收获的不单是音乐,而是她越来越有滋有味的生活,也让她更多地感悟到了人生的幸福。
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更多的残疾人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参与到后来主动要求加入文艺团队。目前,基地的残疾队员达到了150多人,而人数还在增加。而很多残疾朋友学会了一项文艺技能,又参加了第二个团队的学习。
在高峰的这些文艺团队中,最特殊的要数残疾人写作队了。因为参加的都是一些靠轮椅、躺在床上、不能自行行走的重度残疾人。虽然参与者一共只有四个人,但是高峰却执着地组建了下来,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征文比赛。在高峰的鼓励下,参加写作队中的残疾队员开始尝试写起了小小说、散文,这两天正积极准备参加秀洲区“说出身边美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