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桐乡依托文化礼堂探寻产业足迹 实体经济如何深入群众接地气

2014年5月3日 08:01 [ ] [打印]

  一年一度的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即将召开,在外跑市场的陈娟萍闻讯后赶回村里。陈娟萍所在的村正是孕育了濮院羊毛衫市场的永越村。趁这次回家,她走进了新落成的永越村文化礼堂,寻找一家三代生产羊毛衫的辛勤足迹。

  桐乡是一方块状经济遍地开花的土地,羊毛衫、皮草、女鞋、蚕丝被、槜李……无论是身上穿的还是脚上蹬的早早便是国内翘楚。这些翘楚生于哪?生于乡间,生于村。如何让实体经济接地气,如何让传统产业更有文化?桐乡的文化礼堂在寻根路上出新彩。

  在这里,一个村就是一个产业的情况并不少。除了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常规内容外,桐乡还别具一格地挖掘各村特色文化和工业遗存,记录、展示致富文化,全面留住美丽的乡村记忆。目前,桐乡已建成27个文化礼堂,其中多个已建成各具特色的民俗馆。这些村通过走访、调查,从村里了解情况的老人着手,挖掘产业的起源、发展故事以及村民们的创业故事,并通过文字、照片记录在了文化礼堂中,记录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18岁就开始创业的永越村吴南组的朱海龙,从做羊毛衫起步跨界成为芦荟产业大亨的永越村南舍埭组的朱三林……走在永越村文化礼堂的产业廊,陈娟萍重温着一个个老熟人的励志故事。

  一边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一边是已经建成的产业廊、戏台,永越村的文化礼堂力求将经济与文化完美融合。经过20多年的发展,毛衫成了永越村的一张特色“金名片”,小小村落里时常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采集员”,以展现羊毛衫产业为主的永越村文化礼堂渐渐成为他们与村民互动的“文化角”。

  有产业的地方,村民们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河山镇东浜头村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兴起了服装加工行业,兴盛时本村许多人都有服装加工的一技之长,而每个服装厂几乎都有一个服装展示厅。该村着重挖掘当地的服装文化,并展示在村文化礼堂中。

  东田故事馆是洲泉镇东田村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前,村里从上海一个工程师那里获得了做鞋子的模具,开始生产第一双鞋子。现在,村里年产皮鞋过千万双,已经成为国内皮鞋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走进东田故事馆,张良拾鞋等一个个鞋文化的故事让人感到传统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橱窗里展示的一双双光彩夺目的新款女鞋,则让人看到了美满的幸福生活。

  记录的是过去,展示的是现在。依托文化礼堂,开展民俗展示、民俗体验、非遗陈列等相关活动,如今已成为桐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村级旅游的发展方向。

  桃园村已经将梧桐街道的“桃园槜李文化周”拉到村里举行,并计划今年利用文化礼堂,让文化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影响力更大。洲泉镇坝桥村是著名的蚕丝被生产基地,利用建造文化礼堂的契机,村里建起了中国江南蚕俗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展示了村里养蚕种桑的历史和丝织技艺,其中很多工具和老照片都是从村民手中搜集来的。坝桥村50多岁的村民唐雪洪说,自己没事就来这里转悠,看一下曾经熟悉的工具。

  坝桥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沈杰说,丝绵文化是很好的资源,村里计划要利用已有的文化礼堂载体,组织相关活动,让丝绵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桐乡市委报道组 张潘丽 通讯员 杨晨智 廖陈霞    编辑: 朱琴燕

 相关稿件
·文艺节目“打包”送到百姓家门口 流动“文化礼堂”共筑和谐家园
·新塍:流动文化礼堂 共筑和谐家园
·“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秀洲打造农村文化礼堂新特色
·秀洲区文化礼堂推进"我们的家园•齐心治水"主题系列活动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