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街镇风采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工业园区企业工会成为员工的"贴心人"

2014年4月10日 09:14 [ ] [打印]

   “酷暑天,公司工会为我们送去医药箱,在施工现场增设饮水点,免费为农民工提供绿豆汤等饮品,同时拨付专项资金,购买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批防暑降温药,为我们应对高温酷暑天气尽绵薄之力,送来一份清凉的问候。”“每次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公司工会总会送上实实在在的关怀。”“我们长期工作在一线,我们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工会的高度重视,请到了专业的医疗队为我们定期做身体检查,同时传授给我们简单的自救知识”……在嘉兴福达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们都能找到“家”的味道,点点滴滴,感动在怀。

  据了解,嘉兴福达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自2011年5月成立以来,工会委员会以“心系职工”为己任,着重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困难,力争做员工的“贴心人”。员工在工作中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不顺心的事,都可以来工会谈谈,在温馨的“家”里说说心里话,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和员工的沟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工会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而且为员工丰富业务生活搭建多种平台,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主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公司先后组织开展了“趣味书屋阅读”、“技能比比看”等活动,员工展现了自我风采,丰富了业务生活,同时大大拉近了公司与员工的距离。

  据嘉兴福达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工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建筑业是吸纳农民工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在农民工权益保护上暴露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为此,工会决定走进工地,将民工的生活、工作做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同时成立了“福达帮帮团”来帮助农民工解决在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工会还建立了特困档案,并在工会成立了“困难基金”,定期拨出款项资助困难的民工,还经常组织公司员工进行爱心捐款,爱心款项也全部用于对困难民工的救助。工会组建了“爱心助学”的活动,帮助农民工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让他们更加体会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自工会成立以来,已组织爱心捐款二十余万元,走访帮扶特困员工三十余户,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四十余人。

  此外,位于秀洲工业园区内的一家研发和生产LED照明光源和灯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其工会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9月,自工会成立以来,搭建职工划片帮扶职工平台、畅通职工民意诉求平台、职工业余休闲运动平台,打造职工幸福温馨的港湾。

  据悉,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工会按照宿舍网格化划分民生责任区,“一对一”帮扶宿舍内的困难职工。定期深入宿舍走访联系,解决单设职工夫妻房、子女就学、上下班交通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困难6个。

  与此同时,在宿舍楼层里开通“总经理信箱”和“书记直通车”,发放联系服务卡,由工会和党组织牵头定期收集民情民意,在公司管理层与职工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目前,公司对职工反映比较集中的5个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如,建立“生辉家园”儿童乐园服务职工子女;开辟“生辉家园”阅览室,“建立职工一站式服务台办理职工卡充值、金融、邮政等日常服务;改造宿舍钛合金淋浴房提高生活水平;新建职工停车区方便上下班等问题。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陆卫忠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工业总产值和财政预算收入增幅明显 工业园区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秀洲新区工业园区非公党建工作会议
·秀洲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条龙”服务 秀洲新区工业园区企业“机器换人”驶入快车道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