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委社工委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在25个社区开展“三社”互动试点工作,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建设与互动发展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从政府一力承担到动员社会力量的转变,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提档升级。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主体的不同。从政府“一肩挑”到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全面介入,在海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教育中心,一支为社区矫正人员及刑释人员提供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力量——紫薇社会工作服务站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2012年,一名刑释人员走进了紫薇社会工作服务站。原来,他出狱以后经济困难,并且找不到人生的正确定位。随后将近一年时间里,紫薇社工对这一个案进行了跟踪辅导。在社工的勉励与支持下,去年,案主重拾了理发手艺,在社区开出了自己的小店,并且将每个月的15日定为义务理发日,免费为社区居民服务。“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社工帮助了我,现在我重新站起来了,就要回馈整个社会。”这名刑释人员满怀感激地说。
在嘉兴全市,社工与社会组织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据统计,到2013年底,我市各类持证专业社工总数2339人,持证率达到20.1%,实现了“一村一社区多社工和一社工团队”工作目标。此外,全市已成立各类社工机构393家,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居于首位。与此同时,到去年底,我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首批“出壳”的社会组织已在专业救援、为老服务、青少年社工等方面崭露头角。
从“管理”到“治理”,从方式看,是从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控转向了政府与社会两股力量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进行合作治理。
在海宁市硖石街道由拳社区,常住人口8000人中,26%是老年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曾经压得七八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苦不堪言。两年前,为了促进居民交流,丰富文娱生活,社区里成立了“常青藤”社团,社区巡查、银龄互助、合唱、门球……大小14个分社团结起了225名社区老人。做义工、办演出、搞比赛……原本自娱自乐的社区老年活动社团萌生了自我管理意识,并在社区里带动形成了参与社区管理的良好自治风尚。
社团的加盟给社区注入了活力,而专业社工与社会组织的介入更是在帮助社区实现“瘦身减负”,给传统的社区公共服务增添了新的色彩。
社区服务中心里,18位独居老人齐聚一堂,在社工带领下,平时“相见不相识”的老邻居们纷纷站出来自我介绍,很快就相谈甚欢……以这场主题为“精彩老朋友”的小组活动为开端,南湖区解放街道菜花泾社区与社会组织青鸟社工服务中心携手迈出了购买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的第一步。
政府做不到、做不好的公共服务,交由专业社工与社会组织承担;居民的需求,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首选订单,在嘉兴这一理念早已化为了实践。去年,仅嘉兴市本级共向社会公开征集了80多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经市评审委审定33个,落实购买服务资金363万元,全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累计达1575万元。
“今年,我市将以申报实施国家级‘三社’互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基础,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指导开展全市25个社区‘三社’互动试点工作,推动‘三社’互动品牌不断深化。”市委社工办负责人表示,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过程中,我市“三社”建设与互动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