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千帆竞渡,岸边旌旗招展。从清末到民初百余年来,每年除夕、清明、中秋前后,在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都会有人山人海的盛会。从手摇船到机器船、从大巴车到私家车,岁月在变迁,人们心中祈求美好生活的念想永远不变。来自江浙沪一带的渔民、农民、商人、香客和游客怀着虔诚的心,浩浩荡荡地赶赴一场特殊的水上民俗盛会,它就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网船会。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莲泗荡刘王庙,祭拜元朝末年指挥使刘承忠,这位相传因灭蝗事迹而让百姓牢牢记住的英雄被世世代代尊称为“刘猛将”。这是一个自发性、原生态的以民间祭祀为主的庙会,其存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江浙沪首屈一指,也是国内唯一的水上庙会。
3月27日,“流淌着的运河民俗——2014中国江南网船会”将在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启幕。上午,莲泗荡风景区的码头和演艺广场将举行江南网船会民间社团“船民祭祀活动”和江南网船会民间文艺表演,游客还将有机会欣赏到网船会传统项目“踏白船”表演赛。下午,在王江泾镇的南方纺织城还将举行一场关于民间信仰的研讨会。
上周三,莲泗荡边风很大,吹起一湖涟漪,吹得岸边的旌旗迎风飘舞。虽然距离清明庙会还有几天,却早早有人前来打头阵。沿街商铺有一半多已经开张,停车场上几辆颜色鲜艳的大巴车十分醒目。来自江苏吴江的盛阿姨告诉我们,庙会还没开始,但这里的风景实在漂亮,她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前来踏青。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来莲泗荡走走看看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方式,也让庙会淡季的莲泗荡热闹了许多。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莲泗荡景区的门票收入已达17万元。
在赶赴网船会的人群中,有一个组织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每年都盛装出席,在船头和岸边载歌载舞,成为网船会的焦点人物。这个组织自古以来被称为“社团”。早在清末民初,随着网船会的日益兴旺,江南各地相继建立了上海新公门、太湖兴隆社、昆山三兴社、嘉兴南六房、苏州北六房等社团组织,他们大多以姓氏家族为一个部落,少则十几户,多则几十户,每年庙会旺季集结船只向莲泗荡进发,每次大约驻扎三天,在庙会期间会以扎肉提香的方式开展祭祀活动。这些社团成群结队,他们老、中、青俱全,在江南渔民中影响颇为深远,代代相传地赶赴水上庙会。
社团的渔船都是传统的丝网船,和祖先不同的是如今都安上了机器马达,约莫几小时就能从老家赶到景区。每一艘渔船都被精心装饰,船上竖立着描金绣龙的三角旗,船头精心准备的祭品琳琅满目。当船驶近刘王庙时,爆竹声就会响起,成群结队的渔民抬着祭品到庙内祭祀,祭祀完毕后,渔民们还会在船上会亲访友、聚宴畅饮,他们历来都是水上庙会的狂欢主角。
近年来,王江泾镇因势利导,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的精华,使网船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焕发时代活力。从2009年开始,这种纯民间的祭祀活动逐渐转变为由政府主导的大型民俗活动,称为“中国江南网船会”,进一步打响了知名度。每届都吸引省内外约120个社团组织、10多万民众前来参与。2011年,网船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其他祭祀活动不同的是,各路民间文艺表演团队都可以自由地在网船会期间表演节目,并受到尊重,在祈福的同时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个社团在船上进行祭祀活动,各路民间表演团队在刘王庙举行舞龙舞狮、打腰鼓、挑花篮、扎肉提香等赶庙会活动。
王江泾镇充分挖掘网船会的文化精髓,正确引导民间信仰,鼓励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倡导人心向善。每年网船会期间,除了邀请各路社团带来拿手好戏外,也会组织王江泾镇、嘉善等地的民间文艺队伍在莲泗荡开展民俗表演。据王江泾镇文化站站长陈宏伟介绍,2014中国江南网船会期间,将有8支民间文艺队伍为水上庙会助兴,目前这些文艺队伍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