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渔”在水域环境中的生态作用,科学开展“以鱼调水,依渔治水”工作,日前,市农委副主任何尧平带领市水产站、引繁中心的专家和负责人赴天目湖考察,和中科院地理湖泊研究所陈伟明教授、朱广伟研究员等3位专家进行技术对接。座谈会上,听取了天目湖TN、TP等水质指标、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生境和周边环境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天目湖水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组成,就如何利用渔业手段来改善和提升湖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对目前湖区鱼类区系组成、生物资源状况和水质指标的综合分析,在天目湖上游建立人工湿地,在湖区优化投放螺、蚌、鱼的品种、比例以及数量,尤其是做好恢复土著鱼类这篇文章很有必要。这是维护天目湖水域生态平衡,提高湖水自净能力、综合治理湖水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当前而言,把引进黄尾密鲴作为首要任务。黄尾密鲴以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来源,素有水中“清道夫”之称,在我市天目湖等大中型水域曾经广泛分布,近年来,由于水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该鱼濒临绝迹。计划近期从国家级鲴鱼原种场引进亲本和一龄鱼种,直接在天目湖水域投放8万尾大规格鱼种,在市水产良种引繁中心和溧阳市水产良种场建立鲴鱼扩繁基地,保存品种,培育苗种,长年为天目湖提供充足的种苗,为长荡湖、滆湖乃至其他大中型水域的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苗种。真正把“以鱼调水,依渔治水”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溧阳市农林局周来新副局长、溧阳市渔政站史立人站长出席会议。天目湖管委会管理处高一明、毕延法两位领导也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