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轨上海的路上,嘉兴一直不遗余力。如今,在新一轮接轨上海战略中,嘉兴不再简单地将上海作为面向外界的“跳板”,而是以融入上海的方式,加强与上海的“血脉”联系,其中承接上海“异地养老”就是如此。早在几年前,嘉兴就已经推出过针对上海的养老型房产,获得上海老年人的青睐。在此过程中,嘉兴在承接上海“异地养老”上做了哪些有益探索?针对上海的“老龄事业”,嘉兴养老服务又有了怎样的转型提升?记者近日走访调查了我市的相关养老产业。
探索新型社区化养老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有2300万常住人口,其中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5%,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银发”市场,2003年,嘉兴就提出了“关注老龄问题、人居接轨上海”,目标直指上海老年人。
随后,嘉兴推出了华东地区第一个以养老为主题的社区——江南太阳城。为支持这一养老型房产项目,嘉兴市政府为该项目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对购房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70%的楼盘销售给上海客户。同时,为了吸引上海客户,甚至推出了每平方米3300元左右的低价,比嘉兴同一地段的楼价低了600元。
在这些优惠政策刺激下,江南太阳城很快吸引了不少上海人。来自上海的李阿姨说,当初选择到这里置业养老,是因为环境好,小区绿化率达到了41%,还有社区在规划设计上也符合老年人的需求,每套房子安装了呼叫系统。
同时,嘉兴将异地养老和本地养老有机结合。2007年,嘉兴出台了《上海市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在嘉兴居住期间医疗费用代办报销服务办法(试行)》,这项政策出台后,在嘉兴养老的上海离退休人员,他们的医保卡可在嘉兴医疗机构使用并享受“代办报销”免费服务。此举极大地方便了上海老年人就医,也拉动了上海人购买这些养老型房产。
转型提升打造多元养老市场
“现在的养老市场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还蕴含了养生等多元化内容。”嘉兴中正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明说,“嘉兴的一些养老项目多在旅游风景区,环境优美,适合养老和养生。”据了解,该公司推出的桃源小洲项目,位于南湖区凤桥镇,与拥有1500年历史的梅花洲景区隔路相望,既满足了居住的需求,又达到了旅游、养生、休闲的目的。目前,该社区已交房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住户约1800户。
记者了解到,桃源小洲的客户群体有80%来自上海,他们中有退休的公务员、教师、医生、教授等。“退休后我想过慢生活,这里离上海很近,到了周末,与家人来住很方便。”来自上海的张先生表示。
“依托上海养老市场,也为我市房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陶明认为,这种度假式的生活不仅适合老年人,也适合中青年和儿童。因此,他们在规划设计上不仅依托梅花洲景区打造了一个“后花园”,而且还是嘉兴地区第一家大规模在多层楼房安装电梯的小区。
除了养老型房产,嘉兴的养老机构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现在老年人养老,不再是一张床位的需要,更需要一种养生、旅游、康复、体检、医疗、护理等相结合的养老方式。”湘家荡逸和源颐养中心负责人汝才良说。
来自上海的84岁退休教师李明敏说:“当初吸引我的主要是居住环境,但是在这里住了20个月后,感受最深的还是服务。我一按警铃,不出2分钟就会有医务人员上来,这一点在上海是做不到的。”
拓展市场还需加速融合
“虽然已有部分上海老年人选择到嘉兴养老,但是目前的数量相对于庞大的上海养老市场来说,还是沧海一粟,这其中有很多障碍,嘉兴要想打开更大的上海养老市场,还需加快融入上海的步伐。”陶明告诉记者,这种“融合”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医疗保障等。
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针对上海的养老产业中,呼声最高的还是关于医疗保障的融合。在李明敏老人的卧室里,记者看到老人自备的一个药箱,里面有十几种常备药物。李明敏说:“虽然我们在定点的医疗机构可以享受‘代办报销’,但是由于这些医疗机构离我们的住所较远,感觉还是不方便。”
今年3月,湘家荡颐养中心护理院开业,由于不是定点的医疗机构,就医的费用不能报销,这也造成了虽有“近水”却不能为老人“解渴”的尴尬。
据悉,目前,上海周边的太仓、昆山、南浔等地,都出现了主攻上海市场的养老楼盘和养老机构。嘉兴欲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