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何为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治本之策?

2014年3月7日 14:40 [ ] [打印]

  “多年后,我留学回来,发现家乡的中学实力弱了很多,当地亲戚告诉我,好老师去了省会城市,好学校也向那边集中了。”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说,留给农村和基层的教育机会少,是他非常担心的问题。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包括李彦宏在内的很多代表委员的忧虑。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如何补齐教育短板,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点。

  教育公平□新华社

  再增10%

  “寒门”能否出“贵子”?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一些代表委员就此指出,这一承诺释放了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将积极撬动“寒门难出贵子”问题。同时,他们围绕着这个10%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是不是解决“寒门难出贵子”的“治本之策”以及如何给城乡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展开了热议。

  有教育界委员表示,如果硬要让农村学生的人数增长10%,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让原本能考上重点学校的普通家庭学生失去上重点学校的机会呢?

  早在2011年时,“寒门难出贵子”问题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时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农村大学生占比不到20%。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占30%以上。

  自2012年开始,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我国提出了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表示,在农村考生上大学比例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城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学生在进入优质高校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增加10%政策是好的,但是要考虑到:10%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合理增加?如何定义贫困地区?什么样的算重点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如何实现“10%”这一目标,这点大家现在还都不明确,因此需要教育部出台更加细化的细则指明方向,“重点学校的名额是有限的,如果学校不扩招的话,农村学生增加了,城市学生就少了。如果对农村孩子破格录取,对城市孩子又是一种不公平。”

  增长10%是否会形成新的不公平?

  农村娃多上重点高校是不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

  “让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是否就是实现了教育均衡呢?”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再增长10%以上的目标是政府重视教育公平的一个信号,但如何操作,目前都还存在着困惑,并且对单纯的数字性增长能否带来教育均衡提出了一些疑问。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认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是件好事,但10%的重点大学指标,还无法“治本”。

  黄德宽认为,让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也只是解决了眼前的教育不公问题,并不是治本之道。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还是应当从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中小学阶段做起,尤其是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罗和安表示,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政策中,如加分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保送生政策等存在很大缺陷,对农村考生而言,存在很大不公。据统计,农村考生获得加分的几率比城镇考生要低得多。具备保送资格的学校都倾向于城市中的重点学校,而现在各地的保送生名额越来越多地被“超级中学”所垄断,以致出现保送名额被“超级中学”垄断,好大学难觅农村保送生的现象。

  “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保证教育均衡。”黄德宽建议,重点高校只是最后一个阶段教育均衡的体现,但更多的应该着重于前一阶段的义务教育均衡,农村学生竞争不过城市学生,并非只在高中阶段才出现,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教育差距,因此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才是治本之策。

  如何给城乡学生们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

  代表委员呼吁补齐城乡教育不均短板

  城乡都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

  采访中,代表委员认为,现在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过分地向城市和城镇集中,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源非常匮乏。

  黄德宽指出,就算是在城市,也都普遍出现了“一中现象”,就是城市中也会出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分向重点学校集中的现象,很多城市将“某某一中”作为金字招牌,发展越来越好,而普通中学的教育资源虽也在城市但远远不如重点中学的丰富,从而导致择校热、学区房等很多问题。

  部分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让贫困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增长,就是想给农村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但是,更主要的是应当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

  师资均衡

  教育均衡,先要师资均衡。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乡村教师待遇低、流失严重是亟须重视的问题。

  这位家电行业的“大佬”在两会前调研发现,占70%人口的农村,800多万名乡村教师却要承担着6000多万名学生的基础教育工作。中西部9个省份,3万多所乡村小学班级与教师比平均仅为1:1.34,老师甚至要跨年级“身兼多职”。

  “条件差、责任大、职称低、机会少。”李东生用这12个字来形容乡村教师的现状。“老师是农村教育的‘根’,保障好他们,才能保障好广大农村学子。”李东生建议,通过财政投入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完善补助、激励以及晋升机制,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解除乡村教师后顾之忧,也要建立乡村教师的“再教育”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罗和安认为,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要跟上城市教师的步伐,要让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也可以先进行试点,实行校长教师轮换制。分期让农村的教师和农村附近的城镇教师进行一到三年的轮换学习,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教育均衡,还要硬件均衡。罗和安希望“政府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重要性等同视之”。在当前要更加注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要投入专项教育经费,逐步完善农村教学设备。“或许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更多的办法解决这些难题。”李彦宏说,乡村教师的现状很难即刻改善,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好的教案、试题等放在网上共享。“如果那些有天资又勤奋的孩子能有渠道得到优质资源,他们成长起来对推动整个中国的创新非常有益。”

  李彦宏建议通过专项经费、财政补贴等方式,完善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各学校将其教案、课件、试题等资料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免费公开共享,让更多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平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计算机主题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代表指出,10%的学生比例是物理增长,从长远讲,需要依靠信息化教育手段,提升基础教育水准。

  “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缩小信息鸿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怀进鹏代表说,“建议把发达地区优秀课程的课堂、咨询、辅导,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课堂,开设在线公开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教育资源的平衡。”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也建议搭建切实可用的信息化平台,把教育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偏远地区,逐步消除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硬件均衡

  升学机会均衡

  教育均衡,也要升学机会均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说,报告中“10%”的硬指标让他非常振奋。教育改变个体命运,每个人又改变着社会的命运。增加农村孩子的升学机会,就是增加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建议,指标能够尽快细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提高10个百分点我举双手赞成,不但要今年提,明年也要提,后年还要提。不能让农村娃娃输在升学的起跑线上。”6日上午,在黑龙江代表团的小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述涛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关注。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存在着贫富不均,农村教育与城里比要落后很多,导致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低,这是一种不公平。”陈述涛代表坐直了身子,大声说,同样是百米冲刺,人家城里孩子是在第90米开始起跑的,农村娃娃怎么赶得上?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农村孩子上大学难特别是上名校难的现象如今有所加剧。在全国政协委员顾秉林的记忆里,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自己所在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农村孩子。

  “农村学生上非重点高校的人数比例也应有所提升。”陈述涛代表又说。

  一时间,坐在边上的记者朋友也开始小声附议起来。

  “农村地区的学生上北大、清华正变得越来越难。一代、两代,几代人这样下去,社会阶层就会出现分化和固化,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十分担忧地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用教育公平照亮国家未来
·全国九成教学点享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新塍倡议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五水共治"
·学雷锋日,秀洲消防"少年志愿者队"进学校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