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水共治”的当头炮,“清三河”行动一直备受市民关注。2月28日上午,我市召开行动现场会,加快推进全市“清三河”行动,并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现状摸底触目惊心,清理现场热火朝天,各级表态誓词铿锵……全市“清三河”冲锋号全面吹响。
现场:众志成城“清三河”
2月28日上午,绵绵春雨中,一幅幅众人上阵“清三河”的场景,飞扬着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的治水激情。
“治水没有旁观者,人人参与‘清三河’!”“污染河道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在大桥镇由桥村新07省道南的增浜两侧,鲜红的“清三河”标语、五颜六色的彩旗,渲染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气氛。全长450米的增浜正在接受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整治改造:河道中,往日发黑发臭的河水几乎被抽干,几十名工作人员冒雨用泥浆泵给河道清淤,一旁的铲车也在紧张作业;河岸边,人们齐动手修整边坡,并栽上成排的树苗。“清三河,美家园,人人有责,人人动手!”志愿者胡艳婷拎着一个绿色环保袋,正在岸边捡拾垃圾。当天主动前来清理河岸的志愿者有50多名,流动的小红帽成为雨中一条跳跃的风景线。
“这是我们‘清三河’行动中清理的第一条河道!”大桥镇镇长柴敏军告诉记者,增浜过去污染严重,沿岸20户生猪养殖户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道,村民把各种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到河里,多年下来,河道水质每况愈下,开始发黑、发臭。“清三河”行动中,他们将采取清理沿河垃圾、修整河岸边坡、疏通涵管、河道清淤、落实长效保洁等综合整治措施,确保今年3月底前完成整治,努力恢复增浜“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景象。
塘汇街道章氏茶园附近的茶园港两岸也是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开挖一段河道,打通茶园港和紧邻的一条断头河浜。“此前我们打通了茶园港和野马浜,让水流动起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骏介绍说,茶园港沿岸9家低、小、散企业已被拆除搬迁,前期整治让河道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脉脉流水、整齐护岸与郁郁葱葱的茶园美景相得益彰。
现状:“清三河”刻不容缓
仅在一个大桥镇,就有垃圾河、臭河、黑河131条,总长度60.5公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排查出黑河、臭河、垃圾河36条……而在全市范围内,黑河、臭河、垃圾河已严重影响城乡环境面貌和居民生活质量,“清三河”刻不容缓。
嘉兴市河道总长1.38万公里,水域面积311平方公里。今年春节前对全市范围内黑河、臭河、垃圾河的全面调查摸底显示,全市“三河”共有1512条、1068.2公里,占到全市河流总长度的8%。其中,垃圾河共有948条,总长620.8公里,一些交接水域垃圾漂浮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形象的一大顽症,必须继续加以解决。
而从关于污染来源的调查来看,来自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的污染分别约占40%、40%、20%,其中来自农村地区的污水污染约占三分之二,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源头。为此,全市行动现场会除加快推进“清三河”行动外,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市领导在现场会上明确指出,抓“清三河”就是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抓农村污水治理就是加强主要污染源治理,通过把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标本兼治。
部署:今年基本消灭垃圾河
全市行动现场会明确了“清三河”和农村污水治理目标,并作出具体部署。
我市“清三河”总体目标是,今年年底基本消灭垃圾河,力争提前完成任务,一年消灭50%的黑河、臭河,三年全面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
在“清三河”行动中,我市将采取分类整治、“一河一策”的方法加快推进,“捞、拦、疏、堵、通”并举。今年,全市将全面实施清淤疏浚和打通断头河工程,全年要完成小河小浜和大河支流河道清淤1000公里以上。除了清淤疏浚和打通断头河,还要封堵沿岸排污口,隔断污染源头,计划年内完成封堵排污口2万个;加大截污纳管工作力度,今年全市计划新增污水管网324公里,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厂负荷率,年内扩建污水处理厂2座、提标改造3座,确保完成2500家工业企业污水达标入网。今后凡是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接入管网的企业一律关停;凡是自行处理又没有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凡是偷排、乱排构成刑事犯罪的,一律按照“两高”关于环境污染罪司法解释依法处理。同时,我市还将实行最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深入开展污染行业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违法污染源清理。
农村污水治理方面,一方面,我市将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自然村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今年目标是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覆盖40%的自然村,受益农户达到30%。另一方面,我市将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年内要全面完成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改造,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要达97%。同时,我市还将深入实施清洁土壤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治理工作试点,成熟经验适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