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凯歌辞旧岁,骏马迎新年 秀洲区马年文化礼堂闹新春

2014年2月7日 08:39 [ ] [打印]

    凯歌辞旧岁,骏马迎新年。马年春节,秀洲区都有哪些“文化大餐”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呢?昨天下午,记者就秀洲区春节期间文化活动进行了梳理。

  大年初七下午,王江泾镇电影院内陆陆续续有居民进入,等待着电影的放映。“我几乎每天都来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免费而且好看,我们都很喜欢。”来自江西的新居民告诉记者,附近的居民一到点就纷纷往电影院赶,一起热热闹闹看电影。春节期间,王江泾镇电影院开设了电影专场,为镇上的居民送去免费的“电影大餐”。

  据了解,今年该镇专门挑选了多部贺岁片和年度大片供居民观看,从年初一到年初七,每天下午一点半开始放映,每天一场,每次可以容纳200人。“王江泾镇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新居民留在王江泾镇过年,因此新居民来电影院看电影为多数,让他们在融入本地欢欢喜喜过大年氛围的同时,增强对第二故乡的了解和热爱。”王江泾镇宣传委员朱维达告诉记者,电影院早早就准备好每天播放的影片,并已经过多次试放,确保播放画面流畅清晰。

  据朱维达介绍,王江泾镇像这样的春节请居民免费看电影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7年,每年都有近2000名居民赶来看电影。如果放映的电影比较受欢迎,电影院几乎座无虚席。有的居民已经连续看了好几年,年前还会向有关部门打听今年的电影排期,询问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电影。该镇相关部门也会尽量向居民的需求贴近,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过个舒心年。

  自编排舞、快板说唱、相声小品……近日,王江泾南汇村“文化礼堂”内一片欢声笑语,动听的音乐声中,一个个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人看得目不转睛。村民王雪宝带着刚上小学的孙子一起来观看表演,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节目真好看,新年就该热热闹闹的,过年还是应该在乡下过。”

  村干部介绍,南汇村“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大力挖掘地方特色,逐渐成为村民最喜欢的聚居点。“真是热闹得很,不管有演出还是没演出就是喜欢来这里转转。”村民李彩凤兴奋地说。王江泾镇南汇文艺队所表演的节目都以民间乡土为特色,在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推动了王江泾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发扬。

  马年到,无论是传承下来的老习俗,还是当下流行的新潮玩法,只要是过年,就一定有浓浓的“年味”。看电影、煮汤圆、看演出、放鞭炮……王店的春节文化活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昨天下午,记者从王店镇了解到,该镇文明办联合镇团委、镇妇联在文化礼堂试点村、村嫂摄影队和青少年中展开“随手拍、发微博、晒年味”活动,在一年的开头,用相机记录王店镇的美好。

  据介绍,王店镇举行“随手拍、发微薄、晒年味”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居民参与。参赛者只要在春节期间把看到的带有年味气息的东西,比如福字、窗花、对联等配上文字发到微博上就可以参与活动,活动时间一直持续到2月28日。

  “有时候看到一些好的场景,我就拍,年味照片只拍了少许,等过完这个年再大量拍摄,记录下我们王店镇的新年新气象。”王店镇村民许桂英告诉记者,她是王店村嫂摄影队的成员,2008年加入摄影队以来,摄影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码相机更是她如影随形的生活“伙伴”,得知这一活动后更是非常热忱地投入其中。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见习记者 陈曦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多彩文化润新春 ——新华社记者亲历春节文化生活
·逛书店 看电影 赏表演 做手工 嘉兴市民马年春节过出“文化味”
·“直播吕洞村”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民俗风味浓浓 马年新春丰富文化活动看过来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