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虹桥警e家为嘉兴站区域春运“护航” 提醒大家出行时提高警惕

2014年1月27日 09:02 [ ] [打印]

  年关将至,春运高峰到来,嘉兴火车站及周边区域人流、车流、物流剧增,给治安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作为嘉兴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区域的“守望者”,虹桥警e家警务室启动“五大防线”,通过加强值班备勤、社会面管控等警务工作,全力维护区域治安稳定。今年车站内外有派出所民警、武警官兵、平安志愿者等数十名“平安使者”“护航”,区域内更阳光、更安全,但因为难免有不法分子浑水摸鱼,提醒人们切记提高警惕。

  公交车盗窃案防不胜防

  近期,嘉兴火车站因聚集了大量人和车,难免鱼龙混杂,小偷趁大家忙乱、分神时进行盗窃,几乎每天都有人“中招”。

  “盗窃案件以161路、151路这种跨县公交车上发生最多。”据警e家民警小吴介绍,公交车扒窃案几乎每天都有,受害人下车后找不到钱包直奔警务室,有个姓张的四川青年,从151路公交车下来,发现大衣内袋被划开,钱包不翼而飞,还有个姓苏的安徽小伙更加不谨慎,把钱包放在屁股口袋里,不知不觉中被扒。

  小吴提醒,春运期间人多手杂,历来是盗窃案多发时段,提醒大家出行时,一定要高度注意财物安全,随身携带的现金、项链、手机等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不要放在外套侧口袋等容易被扒的地方,应将包包置于胸前,同时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周围人员,不要让扒窃人员有可乘之机。

  警惕诈骗分子“乘虚而入”

  被盗和被骗历来是人们春运遭遇的“孪生兄弟”,防诈骗也是出行平安的重要内容,提醒人们擦亮眼睛,不要轻信陌生人和“天上掉馅饼”,以免上当受骗。

  日前,贵州青年高某就被人“蒙”走1800元,他是在嘉善上的151路公交车,车上有一30多岁的男子自称和他是“老乡”,在菜花泾公交站台下车后,两人结伴赶往火车站,经过春波坊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个钱包,似乎有很多钱,两人走到人民公园墙根处准备“分赃”时,有人跑过来责问他们是否捡到钱包,经过一番争辩,高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又想着“分赃”能得1万多块钱,他竟然拿出自己的1800元给对方,又交出存有8000元的银行卡和密码,“老乡”提出陪对方去银行查看他刚刚有没有存进钱,最后当“老乡”和“失主”都离开时,昏头昏脑的高某才意识到上当了,赶紧到虹桥警e家报警。

  “五大防线”为春运“护航”

  为保春运平安,虹桥警e家拉起了治安巡逻、安全宣传、信息研判、联合执法、消防安全等“五大防线”。

  “治安巡逻防控线”是其中一大重点,尽力防患于未然,维护人们安全,根据“白天见警察、夜间见警灯”的要求,该警务室在车站广场及周边区域投入25名巡逻队员和保安,开展点、线、面相结合的巡逻防控工作,召集了5名反扒队员在人群中“揪扒”,再加上派出所便衣民警,提高对“两抢一盗”和“认老乡”、“丢包”诈骗等犯罪的打击力度,犯罪空间被大大挤压。

  据悉,该警务室还采用了面对面、大众传媒、微信等方式,大力宣传安全常识,对于辖区内每天发生案情,经深入分析发案重点地段、时段,安排次日打防重点,考虑到春运期间情况复杂,采取“合作警务”的方式,争取与运管、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同时做好辖区内消防安全整顿排查工作,旅客安全度大大提升。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周明丽 通讯员 吴轶佳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春运出行绷紧安全弦 秀洲多部门支招筑起安全回家路
·区公路部门大力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活动
·春运第一天 扫描嘉兴火车站的各种"表情"
·我市春运首日秩序井然 共输送旅客约3万人次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