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成果显著
昨天,在嘉兴敏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两台机器人正在工作中。自该公司启动“机器换人”以来,人工投入减少30%,合格品率却提升了30%,成果显著。
■摄影 记者 闻人达
通讯员 孟小英
近日,记者从区经商局了解到,去年以来,秀洲区通过分行业多途径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工作,2013年度全区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2项,总投资6.57亿元,涌现了天之华喷织、舒服德电动床、礼海电气科技、鼎美电器等一批“机器换人”典型企业,“机器换人”已经涵盖新能源、纺织、机械、家电等主导产业,并且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多种“机器换人”模式。
全程自动化植入项目设计
将“机器换人”进行到底
一边是三四个工人在焊接一台电动床,另一边是自动化的“机械手”左右交替同时焊接着两台电动床……记者在嘉兴市舒服德电动床有限公司的焊接车间里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加工场景。
“生产效率提升了50%,而且机械手动作一致,生产标准也一致,产品品质有了更好的保障。通过机械手替代人工之后,还缓解了招工难问题。”嘉兴市舒服德电动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春说起了“机器换人”之后的变化。
焊接环节一直是属于制造业的“脏、累、苦”的环节,舒服德电动床有限公司首先从部分环节“机器换人”的模式入手,将人力从这些环节退出,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在焊接车间后面的一片空地上,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这里占地37亩,计划建造厂房36000平方米,预计今年9月份能建设完毕,正式投产后整个公司电动床的年产量将达到50万至60万台。”徐建春告诉记者,在开工建设前,公司就将“机器换人”理念融入厂房的整体设计,“使自动化流程融入项目整体设计方案,将‘机器换人’进行到底”。
自动化流水线加工业机器人
演绎现实版“变形金刚”
整洁的车间,错落有致的机器,舒适的温度,偌大的厂房中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只有几个工人在巡视……“现在1个工人可以看护6台纺纱机,就算加上前道和后道工序,整个工厂全负荷运转也只需要51人,以目前每天21吨左右的纺纱产量算,传统纺纱厂起码要400多人,光是人工费每年就能省下1700多万元。” 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强说起了引进24台自动化涡流纺织机之后的变化。
“除后道的搬运和包装,前道的各个生产环节基本都不需要人工,就连棉絮的传送也只要通过压力管道来输送。”董建强说,“棉絮通过空压机从一楼输送过来之后,直接进入并条机,通过三道自动并纱工序之后,纱线的韧度和密度完全达到要求。”
如果在纺纱过程中,出现断线情况又该如何解决?“通过机器手,自动完成接线。”只见一只机器接线手迅速移到亮起红灯的位置,将两端的断线处一接,纺纱轮就恢复了转动。董建强告诉记者,一台涡流纺纱机有三台机器接线手自动处理断线情况,此外,因为每个棉纱卷都定长定重,棉纱卷的更换也实现了自动化。
据了解,天之华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涡流纺纱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可节约用工250%、节约电力30%,同时降低维修保全等生产运行成本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全面实施‘机器换人’是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的主要方式,是化解发展中面临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区经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秀洲区将推广具有行业共性的“机器换人”典型案例、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机器换人”服务力度,分行业、分类推进“机器换人”,推动秀洲由“制造”向“智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