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法国人埃德加·富尔提出了一个后来影响深远的概念:学习型社会。他认为,“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活动,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正日益朝着包括个人终身和整个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如今,这个名词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无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各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如此“热门话题”,自然也被代表委员带进了两会。
“读书好,好读书”的道理谁都懂,但要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目标却不容易。一方面固然有赖于民众内心求知欲的激发,另一方面,外部的软硬件保障同样必不可少。平心而论,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这些钱绝大部分流向了高等院校以及学历教育,而面向社会公众的非学历教育,其经费依然捉襟见肘。
殊不知,鉴于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出国留学比例的不断提高,目前的大学数量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先兆,一些三四流的院校开始面临“招生难”的情况,继续往高等教育上砸钱,不仅边际效应大幅锐减,甚至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相反,要是能匀出一部分资金投到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上面来,其回报率一定大大超过前者。
毕竟,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之前的一则新闻报道说,刚刚结束的嘉兴市老年大学2013年秋季学期,学员超过3000人,将近5400人次参加了各种课程的学习。其中,有许多人在老年大学上了近二十年仍不愿意出去。在我看来,这充分说明当下嘉兴社会的求知欲有多高,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供给的不足。正因如此,此次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提交了关于“推进城市大学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提案。
说实话,相比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投入少、作用大。比如有委员建议,组建“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城乡居民提供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公共服务。虽说是个系统工程,但实施起来并不困难,因为相关网络资源、学习资料库都已存在,整合打包、对外开放在技术上也并非难事。鉴于“课堂教育”一座难求的现状,这一平台越早启动越好。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社区大学已成为各国普遍的教育形态,身处发达地区的嘉兴,有理由也有条件在这方面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