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黄维)经过一年多的编辑、打磨,《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下称《文化强国之路》)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记录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历程的著作,选编了李长春自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十年多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91篇,照片69幅,所选讲话和谈话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2006年1月23日,李长春看望著名画家吴冠中。(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新书部分摘录:
文艺院团改革的新“猫论”
人为地割裂院团与观众、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戏曲艺术的发展就没有出路,这也是传统体制下一些文艺院团不断萎缩的根本原因所在。有的同志曾生动地用一种“猫论”来说明这一现象:猫的天性本来是抓老鼠,可是主人好心,总是拿鱼喂它,本意是鼓励它更好地抓老鼠,可是后来猫认为享受主人喂的鱼才是理所当然的,长期下去,最后就根本不会抓老鼠了。各种戏曲本来是与观众和市场有天然联系的,但人为地把院团“养”起来,进而行政化,长此以往,最后院团也就根本不会去争取观众、开拓市场了。由于长期游离于市场之外,因此也就被市场边缘化了,或者说是被市场“炒鱿鱼”了,失去了生机活力,一方面民营院团生机勃勃,一方面国有院团找不到市场。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一文)
文化市场要狼鹿共舞
美国一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野鹿群,吸引着狼群。狼以野鹿为食物,跑得慢的野鹿就被狼吃掉了。后来有一任总统为了保护野鹿群,就调动部队把狼群歼灭掉了,给鹿群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结果野鹿体态也发胖了,传染病也增加了,最后这个种群越来越退化了,快维持不住了,这才明白,还得把狼群引进来,恢复生机。对文化领域来说,这个“狼”就是市场,“鹿”就是文化单位。在传统体制下,本来我们的愿望很好,把电影生产、发行单位办成事业单位,让它没有后顾之忧,结果造成和市场脱节,整个业界难以为继,发展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引“狼群”,这个“狼群”就是市场。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电影要走产业发展的道路》一文)
坚持导向要面向群众,否则只是导了领导
文艺院团进入市场,最主要的是增强了活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否则就是业界所讲的,“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表面上看得了很多奖,实际上得奖后就刀枪入库了,群众没有看到。所以你说你坚持了导向,你导谁了呢,导领导了,没导到群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部是空的,或者是泡沫繁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进入市场,由市场来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
要严格纠正为评奖而评奖的倾向。为了得奖,耗费巨资,广聘人才,排一台戏、搞一部电影,演一场两场,就放进仓库,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能获得大奖。这种现象,群众概括为“以获奖为目的,以评委为标准,以政府为市场,以亏损为结局”,不仅严重损害各类奖项的严肃性,严重损害评奖单位的形象,而且错误地引导一些人远离群众、远离市场,甚至引发行业不正之风,引发文艺领域的腐败行为。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破除妨碍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文艺评奖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为根本标准》等文)
有了市场香玉剧社可以捐飞机,没有市场,剧团连飞机票都买不起
梅兰芳就是在与群众结合中成为大师的。过去,梅兰芳和马连良等大师就是靠拉起人马唱对台戏,互相竞争,看谁能把观众拉过来。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成为群众认可的名角大师。常香玉的香玉剧社就是靠没白天没黑夜地演出,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而现在的许多剧团连飞机票都买不起。这就是走向市场与不走向市场的最大区别。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一文)
“没有市场体制,就产生不了梅兰芳”
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不是行政任命的,而是在市场的闯荡中由观众来任命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市场体制,就产生不了梅兰芳。正是市场催生了大师,梅兰芳在美国大萧条的1930年,唱红了大半个美国,开了中国京剧出国商业演出的先河。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只有在市场闯荡中对京剧不断推陈出新,在观众中树立了威望,才有可能产生。京剧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很难产生梅兰芳,很难在国外进行成功的商业演出。只有在与群众和市场的结合中,才能使艺术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人才在观众中树立起形象和影响,才能让观众认可。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股份制是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有益探索》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