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三改一拆”、行业整治……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根据我市下达的生态市建设任务考核要求,将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在生态文明的蓝图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秀洲区,水环境治理向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秀洲区在年初就排定了166个治水项目,通过加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治理,推进河道清淤以及强化执法监管等措施,治水成效进一步呈现。在完善“河长”制的基础上,秀洲区还落实了区级“河长”制、河道治理“三公开一督办”通报以及“河长”保障金等制度,并出台了水环境治理工作考核办法和细则。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作为拥有我市“母亲河”新塍塘和市级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地长水塘的地区,秀洲区可享受上级政府对水源保护地作出的经济补偿,有利于促进市、区联动治水。在市级饮用水源保护地集中的新塍镇和王店镇,通过开展喷水织机污染整治、加大河道保洁力度、设置拦污栅、关停印染企业等措施开展水环境治理。这两个镇都可享受市财政生态补偿金,区财政配套补助相应资金,对水源保护地开展定额补助和定向补助,补偿项目主要包括水源地污染源搬迁整治、禁止或减少施用化肥、建设生态公益林和实施生态修复等。
为保护生态环境,秀洲区今年初以来连出“重拳”,启动了针对63家印染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对18家重污染印染行业开展关停“零点行动”。计划到明年年底前,通过整治提升,使全区印染行业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将在2010年核定的排污权基础上减少33%以上,平均重复用水率不低于40%,力争达到50%。同时,加快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今年全区排定的21个减排项目正在逐项完成,整体减排形势比上一年度有所好转。
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秀洲区还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改善。先后出台了创建“优美庭院”、建设“美丽乡村”、“四边三化”行动、“四清四治”行动、“百日攻坚”行动,以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秀洲区共完成绿化面积4000余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成9.1公里生态绿道,完成洪合镇320国道绿道景观、东方路绿道绿化等提升37.8公里。着力推进“美丽乡村”3条精品线路建设,开展优美庭院示范村创建工作,申报评选市级优美庭院示范村7个、区级优美庭院示范村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