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周年关键词(一)
编者按 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原嘉兴县农村部分建立为嘉兴市郊区。1999年,嘉兴市郊区正式更名为秀洲区。从郊区的粮仓时代,到秀洲区的新城时代,再到新世纪的转型时代和田园时代,30年栉风沐雨,30年春华秋实,留下了一串串令人难忘的辉煌印迹。从今天起,《嘉兴日报·秀洲新闻》将结合30年来20个秀洲发展的“关键词”,回顾秀洲走过的历程,以此激发再创辉煌的力量。
教育、医疗、就业、平安……这些都是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情。30年来,秀洲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也在逐年提高,努力让城乡学生享受均衡教育,让城乡居民充分就业,让秀洲百姓不再为“看病贵”烦恼,让秀洲百姓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很有“安全感”。
关键词:均衡教育
30年来,秀洲区高中段受教育人数迅速增加,教育层次不断提升,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秀洲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评估认定,获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成为我省首批通过这一认定的33个县(市、区)之一。自2005年开始,秀洲区开始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和政策,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针对农村学校和新居民学校在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的差距,秀洲区加强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公办学校与新居民子女学校全面结对基础上,深化互助交流,维护教育公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均衡区域师资力量,秀洲区统筹城乡教师待遇。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之间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图书技术装备均衡配置,教育工作者资源的合理流动。
关键词:充分就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秀洲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采取就业优先政策,逐步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尤其注重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紧密结合。
2002年,秀洲区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城乡统筹试点就业地区,区相关部门经过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秀洲区实际的城乡统筹就业道路。目前,秀洲区已经建成了以市、区劳动力市场为龙头,各镇(街道)的职业介绍机构为骨干,各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基础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秀洲区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将本区城乡劳动者纳入就业统计范围。凡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城镇失业人员、有就业意愿而又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均实行失业登记。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新增就业岗位6560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5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230人,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关键词:合作医疗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1999年,秀洲区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四级筹资、两级管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帮助农民解决“看病贵”问题。2003年,秀洲区又将城镇纳入合作医疗范畴,在意识到合作医疗的好处后,参加合作医疗的城乡居民人数逐年增加。
最近10年来,秀洲区城乡合作医疗的筹资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人均筹资总额已不低于每年560元。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包括城镇中小学生)参保率达到95%以上。参保城乡居民在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达到40%。
在去年的基础上,秀洲区城乡合作医疗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个病种纳入了试点范围,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实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关键词:平安秀洲
30年来,生活在秀洲区的居民不仅见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感受到平安相伴的和谐之美。尤其是2004年,秀洲区按照省、市精神提出建设“平安秀洲”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政法战线克难攻坚,勇于创新,秀洲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保平安、促发展、创和谐”的理念,积小安而成大安,集全区之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启动“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涵盖区级领导、机关部门、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四级全员维稳工作网络,在全省领先实行的“诉调衔接”工作机制,动员部署公众参与平安建设专项活动……近年来,秀洲区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创造新亮点。截至2012年底,在全省平安考核中,顺利实现了平安建设“八连冠”,五镇两街道全部获得“平安镇(街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