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5月初,我市召开创建省级体育强市动员大会,正式拉开创建大幕。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创建成效怎么样?昨天,省体育强市督察组在接连两天的调研基础上,听取了我市体育、教育、企业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记者从会上获悉,创建以来,我市体育创强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省级体育强市创强工作全面推进。
据了解,我市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两新”工程建设,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市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市本级和各县(市、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海宁市、南湖区、平湖市等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体育强县(市、区),全市有57个镇(街道)成功创建省体育强镇,实现了体育强镇的全覆盖。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社区达102个,建成小康体育村723个,覆盖率达88%。
出台具体政策,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预计今年市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80%,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学校主动、各方支持的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新格局,力争到2014年,全市有条件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90%。
截至目前,市区已建成生态绿道524公里,全市约2000公里,构建成生态化的健身休闲带。市区公园健身器材安装率达到100%,有关部门正抓紧规划设计全民健身综合馆。同时,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任务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之中,全市规划建设省、市级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和体育休闲公园18个、拆装式游泳池13个。
我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大群体”格局,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提高,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含在校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以上。群众体育组织社会化大大加强,仅市、县两级体育社团达145个,国家、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2家。
海宁市荣获“全国轮滑城市”和“游泳之乡”称号,桐乡市荣获“中国排舞之乡”称号,嘉兴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参加人数超过10万人次,2013中国健身舞大赛暨第十届全国健身交谊舞锦标赛在嘉兴举行。全民健身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也进一步加强。健身公益大培训广泛开展,受益群众超过2万余人次。
督察组对嘉兴的创建工作表示肯定,认为领导重视、推进扎实、成效显著,并建议嘉兴进一步营造创建省级体育强市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和相关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