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进人们的内心、折射社会的变迁;灾难又是一块试金石,它可以检验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文明和政府的担当。
本月上旬,台风“菲特”搅乱了惬意的小长假,也搅乱了温柔的江南水:嘉兴境内,暴雨倾盆,洪水滔滔,降雨量刷新了195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外河水位超过了“99630”特大洪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突如其来,素来恬淡安逸的嘉兴人拿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500多万南湖儿女齐上阵,夺取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洪水冲毁了农田,浸没了家园,但冲不倒嘉兴人民的意志,冲不垮嘉兴人民的精神。风雨中,他们坚持“人民安全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重于泰山”,同舟共济、合心合力,忠于职守、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互助自救,顾全大局、大爱无疆,用永不褪色的“红船精神”,筑就了坚不可摧的大堤。
同舟共济、合心合力,这是搏击天灾最有力的武器。洪水围城,考验着城市的抗灾应急能力,也检验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嘉兴十万军民奔赴抢险一线,规模之大,气势之壮,堪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重要的是,那些免受洪水之困的人们,也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以各种形式关心着、支持着、参与着这场战斗。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挺起了冲不垮的西雁荡、托起了沉不了的吕冢村;上下合力、前方后方合力、地方与军队合力,凝聚起撼天动地、势不可当的力量,让“天灾不可抗、人力却可为”。
忠于职守、迎难而上,让我们看到了搏击天灾的勇气。人水相搏,冲在最前面的是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是最辛苦的基层干部,是最平凡的抢险抢修人员。他们用行动书写出大大的“责任”二字,践行着“人民安全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重于泰山”。人水相搏,冲锋在前的还有许多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普通人,他们中有60后老干部,有90后新警察,有新居民,有打工仔,也有家财万贯的老板,洪水面前他们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甘当百姓安全的防洪堤。这些不惧困难的抗洪群体,这种不畏艰险的抗洪精神,让我们仰望,让我们钦佩,也让我们有力量挽狂澜于既倒。
不屈不挠、互助自救,让我们看到了搏击天灾的毅力。特大暴雨、罕见洪水,显然不能靠一两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化解之。漫长的救灾过程中,受灾群众没有怨天尤人、等待观望,而是积极展开自救,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全市各地的志愿者也紧急行动起来,帮助搬运物资,组织群众撤离,把乐观向善、互帮互助的精神,传递给洪水中的每一个人。这些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可爱人民,这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也让我们有信心跨过废墟昂首前行。
大爱无疆、共渡难关,这是一座城市在大灾大难面前的宽广胸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嘉兴大水围城,余姚已是水漫城中。兄弟城市水深火热,岂能视而不见?江河尚未回到安全水位,嘉兴消防官兵、电力抢修队和志愿者就日夜兼程驰援余姚。这种顾全大局、服从全局的大爱与大义,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乐善好施、乐于助人,而注入了“无穷远的地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公民担当,以及与友城结为一体的守望相助。这种在灾难中升华的理性精神和宽广胸怀,让更多的人有了认识嘉兴、认识嘉兴人的新高度。
不必讳言,江南水乡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嘉兴在历史上就饱受洪水之苦,那些灾难中迸发的壮举和精神力量,一次又一次筑起了冲不垮的精神大堤。今天我们再提抗洪精神,就不能不想起14年前的“99抗洪精神”,同样的百年不遇,同样的史无前例,大灾大难来临之时,“人民安全大于天”总是不变的主旋律。今天我们再提抗洪精神,还会想起22年前的“杭嘉湖风格”,防洪设施今非昔比,社会观念日益多元,但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永不褪色,它始终是抗洪精神不变的内核。可以说,嘉兴人在这场灾难中汇集成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红船精神”在抗洪救灾中的时代投影。
肆虐的洪水已经退去,但伟大的抗洪精神永存!
嘉兴人,一定要把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化成具体的行动,继续凝聚每一份爱心、激发每一股力量,携手做好各项救援善后工作。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把伟大的精神转化为坚实的脚步,昂首迈向“三城一市”和“两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