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嘉兴河道水流动力严重不足,河网的自净能力很差。”“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化肥农药等过度使用,影响了水质改善。”“治水一定要部门联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在昨天上午召开的市七届政协第8次常委会议上,与会的政协委员们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
“今年初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将我市水环境整治情况向与会的政协委员们作了通报。据介绍,为了有效改善我市水环境,今年初以来,我市强化河长治水,全面实施河长制。目前,全市有17位市级河长、183位县级河长、1366位镇级河长、4298位村级河长,全市1.3万公里河道实现监管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市推进科学治水,科学制定系列治理措施,明确了治水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治理方法、保障措施,全市一大批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此外,我市还突出源头治水,加大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据介绍,今年1至8月,全市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Ⅳ类10个、Ⅴ类13个、劣Ⅴ类44个,分别占14.9%、19.4%和65.7%,属省考核对象的嘉兴大市交接断面考核合格。虽然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困扰水环境改善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能力、管网建设不能满足治水需要、治水项目推进不快以及上游来水影响我市水环境等方面。
“水污染一直是嘉兴人民的‘心头大患’,治水必须坚持铁腕手段,坚决封堵排污口,杜绝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一名政协委员表示,水的问题,关键在岸上,治水一定要先治污,要加强环境执法,对违法者坚决依法实施处罚。“目前全市仍有4000多家中小企业污水没有入网,给我们的治水带来很大压力。”也有委员建议,要从源头上治水,提高污水的入网率,“特别是农村中心集镇、新农村集聚点、村落等区域污水管网覆盖率较低,大量生活污水、养殖和工业污水无管可入,所以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针对我市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差等问题,委员们建议通过清淤、护岸建设、水体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措施,加快河道的生态修复,“对水体基本没有流动的河浜,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浮水植物,让它们来吸收水中的氮磷和其他营养物质,用生态方法净化河道水体。”对于我市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区域广、总量大、污染多的现象,委员们希望政府部门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生猪养殖业空间布局合理化、养殖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生态化,同时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杜绝病死畜禽乱抛乱弃现象。
“现在市本级长效保洁中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多头管理,容易出现保洁不到位、产生卫生死角、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委员们纷纷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市本级城乡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建立“一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以块为主”的涵盖城镇、公路、河道、村庄四大区域的“四位一体”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新机制。“通过统筹整合资源、明确分工责任,来解决城乡环境卫生中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切实消除管理盲区和卫生死角,促进环境卫生面貌的有力改善和提升!”委员们表示,将会继续关注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为建设美丽嘉兴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