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年初,我市在原有质量强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目标。昨天,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目前,嘉兴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申请已经省政府推荐至国家质检总局。
“如今,在嘉兴,抓质量早已不再是质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在政府指挥下的‘大合唱’。”市质监局局长潘亚平称,在产品、环境、工程、服务四大领域的共同驱动下,嘉兴“大质量”强市建设实现了速度与质量的双赢。
“三大战略”
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15年前,巨石集团的产品曾被美国一家公司讽刺为“没有资格上场的足球队员”。为了彻底扭转在外贸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巨石在1999年就初步建立了企业技术标准化体系,并十分注重采用国际标准完善自己。
巨石通过采用一系列国际标准,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使产品顺利走向全球市场,也逐步确立了巨石在亚洲玻纤生产商中的强势地位。顺利走向全球市场后,巨石开始主动出击,通过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抢夺行业制高点。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我市企业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实施标准化战略已成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市质监局质量与标准化处处长孙菊英说,通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嘉兴已主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38项,全市规上企业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52.4%。“借力标准化战略,嘉兴企业迈出了转型升级步伐。”
记者了解到,除标准化战略外,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也是提升嘉兴质量水平的“利器”。
加西贝拉、蒙努、雅莹、新秀……近年来,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渐渐被人们熟知。随着一个个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嘉兴制造”在逐鹿全球市场的同时,实现着与世界共赢。
据介绍,在品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一批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日渐增长,逐渐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统计显示,目前嘉兴累计获得省、市、县政府质量奖企业67家,拥有中国名牌20个,浙江名牌179个,嘉兴名牌341个。“事实上,一大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嘉兴实现了集聚。”孙菊英表示。
另外,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专利的转化运用,嘉兴市还以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目前,全市企业专利实施转化率达到九成以上,桐昆集团的FDY和POY混纺纤维的混纺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首次入围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了嘉兴市中国专利奖零的突破。
从“单核”到“多核”的跨越
潘亚平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开展“大质量”强市建设,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打包”,以“大质量”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
在大质量观视角下,质量不再是一个技术名词,而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宏观概念。所以,在质量强市战略中,我市提出了质量工作要立足于产品质量提升,而又不能局限于产品质量。
“大质量”概念的提出,让嘉兴质量强市建设焕然一新。“嘉兴质量强市建设,从以前的产品质量这一核,跨越到产品、环境、工程、服务四大质量的多核驱动。”潘亚平表示。
产品质量建设,与企业、百姓命运息息相关。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我市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食品、工业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得到了基本保障。其中,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全市成立食用农产品“三放心”工程,由市政府牵头,农经、工商、质监、卫生、公安等8个部门全面参与,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
“工程质量”提升方面,嘉兴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切实强化各方主体责任,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确保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利用太阳能光热和光伏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推行了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低能耗及绿色建设,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设领域大规模、高水平应用。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在“退二进三”、内外招商、人才培养等措施的带动下,我市服务业实现了增速与比重“双提高”、集聚度与竞争力“双增强”。目前,嘉兴服务业集聚区大平台数量位于全省前列,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百舸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