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沟子村西区全景。
金沟子村村民冷素美家新房的客厅。
在金沟子西区内,几个年轻人正在打篮球。
大众网平度9月8日讯 供暖费、物业费全免,水电费全额返还,自己家住不了的房子可以对外出租,每年村集体向村民派发的各种形式的福利加起来有600万元……连日来,大众网记者在平度市金阁街道金沟子村新村采访,金沟子村在金阁街道五个集体土地村庄改造中的补偿标准最高,截至目前也是平度市最高的,这种高标准的补偿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实惠,令住在花园小区里的村民们感到很幸福。
现行标准、老标准、高标准齐上,金沟子村拆迁补偿标准属全平度最高
大众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沟子村的改造补偿标准不仅是金阁街道五个村庄里最高的,也是到目前为止全平度市最高的。
在这些标准中,金沟子村不仅达到了“按照宅基地面积置换安置面积,外加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搬家补助费等费用”的现行标准,还执行了与其他五个村庄一样的“10个面积的宅基地赠送一个平方米面积的车库”的老标准。除此之外,还执行了一些高标准,包括:房屋及附属设施评估费可以以125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安置房;已登记结婚的,允许分户,可以以每平方米1250元的价格购买32个平方米的楼房;以每平方米2850元的价格购买不超过63平方米的楼房;每户每平方米给予110元的费用补助(按宅基地面积计算)等。
9间旧平房置换6套楼房,随时能洗热水澡不怕蚊子咬
“旧村搬迁改造真正受益的是村民,就拿俺家来说吧,原来有旧平房5间,现在置换了3套楼房,住进楼房绿化、美化、亮化、治安、环境都改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与原来居住的破旧平房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9月8日,说起搬迁的好,金沟子村村民陈吉云笑得合不拢嘴。
陈吉云一家5口人,儿子和儿媳妇一个在城里搞商业,一个在房地产企业工作,陈吉云在一家建筑企业干维修,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旧城改造后,他家原有的5间平房,置换了3套楼房。“这3套楼房,俺住1套,租1套,年租金9600元,还有1套105平米的楼房,给儿子住。”陈吉云高兴地说。
“以平房换楼房,小房换大房,圆了俺家三代人的住楼梦。”与陈吉云一样,70岁的冷素美住在新楼房里,心情格外爽朗。
冷素美老人家原来住的是两幢1994年盖的旧平房,子孙三代人共9口人,大儿子一家3口住一幢,她和二儿子一家6口,挤在四间平房老屋里,拥挤不用说,连洗澡都是个麻烦事,每次洗澡都得让黑蚊子咬的“遍体鳞伤”。
“现在好了,俺家原有9间的旧平房置换了6套楼房,105平米分了3套,85平米的分了3套,总共才找补了21万多,多划算!”冷素美老人笑着告诉记者:“每套房都有宽敞干净的卫生间,有太阳能热水器,洗个澡太舒服了。”
一年租金能收三万三,还清欠债惟享天伦
“说实话,以前没敢指望,像我这般年纪,没想到这么快住上楼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谈起搬迁改造,79岁的村民陈可先由衷地说。
陈可先一家13口人,原有19间平房,旧城搬迁改造,陈可先家原有的19间平房置换了9套楼房,1栋门头房。陈可先说,这9套楼房和1栋门头房他是这样分配的:他和老伴住一套一楼的,105平方米;三个儿每人给三套;二儿子用3套楼房(每套85平方米)换了1处3层的门头房,共120平方米。现在,三个儿每家都对外出租1套楼房或门头房。
当大众网记者问到租房子能带来多少收入时,陈可先脸上的笑意更浓:“大儿,三儿各对外出租1套楼房,年租金都在9000多元,二儿门头房的年租金2.6万元。现在,俺们吃、住、花什么都不愁,这日子过得幸福哩!”
像陈可先一家坐收租金的还有很多村民。大众网记者记者采访时,村民窦雪云正在金沟子村幼儿园门口等待接小孙女放学回家。窦雪云说,算上小孙女在内,她家共有4口人,分到了3套房,其中有2套住宅楼,1套门头房,除留1套住宅楼自住之外,其余两套都租出去了。
“住宅楼一套的租金一年是7000多元,门头房的租金一年26000多元。”窦雪云给记者算了算账,她们家光租金一年就收入33000多元。上楼之前,家里条件不好,还有不少外债,现在债务已经全都还清了,她每天在家照顾小孙女,尽享天伦之乐。
暖气、物业全免费,村集体每年派发福利600万元
虽然村民们都搬进了新楼,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金沟子村的福利仍然不少,让不少外乡人羡慕。
“村里每人每月发60元的生活费,冬季暖气费全免,18岁以上的村民全部入了农村养老保险,到了中秋节、春节还有2500元过节费,每人还分10升油…… ”金沟子村村委书记陈卫生告诉大众网记者,旧城改造后,村里每年都会拿出大约600万元的福利发放给村民:供暖费、物业费全免,每户的水电费几乎全额返还,每年中秋节和春节,村委都会向每位村民分别发放500元和2000元现金。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金沟子新村东西两区分别建有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开辟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今年,金沟子村还向村民征集摄影、书画、诗歌等作品,举办《我的美丽村庄》居民书画摄影展,为村民带来实在的精神享受。
“我不想再承包果园了,经济条件好了,自己也老了,该歇歇了。”金沟子东区11号楼的村民陈文正的这句话,反映了金沟子村很多村民的想法,文化生活多了,体力劳作少了,大多数村民都不再种地,多以流转或种植经济林木为主。“村里发的钱和油,够花也够吃了,我们也该享福了。”陈文正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