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11种种养作物有“救生衣” 嘉兴政策性农业保险让48.48万农户受益

2013年6月17日 08:45 [ ] [打印]

    种粮大户陈祖伍去年这个时候很是焦虑,因为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小麦出现大面积不同程度的赤霉病害。陈祖伍在秀洲区油车港镇承包了1300亩土地种小麦,如果收成不好的话,将损失惨重。所幸他的小麦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这件“救生衣”,陈祖伍因此获得了22386元赔款。“损失挽回了许多”,陈祖伍说。

  近年来,不论是种水稻、油菜、大棚蔬菜还是养殖生猪、奶牛,农户都能像陈祖伍一样在遭遇农业灾害时,因政策性农业保险而受益。

  据了解,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6年4月第一单签订以来,险种由开始试点的5种增加到11种;受益农户由1266户增加到48.48万户,总计参保率已达89.1%;合计缴纳保费7975万元,保额13.28亿元。

  小麦是在2011年底被列入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同时列入的还有大麦。在去年小麦赤霉病灾害发生时,市农险办及时出台了《关于做好小麦赤霉病受灾理赔意见》,对受小麦赤霉病病害的投保农户,平均每亩小麦赔偿17.22元。

  事实上,为帮助农民恢复农业灾后生产,2006年我省正式启动农业保险试点,成为国内率先探索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省份之一。我市桐乡、平湖两地成为首批试点地区,同年4月26日,全省第一单诞生在桐乡市。200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桐乡、平湖、海盐、嘉善4县(市),并增加了能繁母猪保险品种,我市首次成为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最大的地区。2008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农业生产的7个县(市、区),同时增加了奶牛、油菜保险品种。200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开展。2012年,又增加了小麦、大麦保险品种。至此,我市开展的政策性农险品种共计11种,分别是水稻、油菜、能繁母猪、生猪、奶牛、小麦、大麦、大棚蔬菜、露地西瓜、鸡、鸭。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可能要增加葡萄、农机具、蘑菇这三个险种。

  参保农户数也随着试点的扩大、险种的增加而从最初的1266户增加到目前的48.48万户。不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财政承担了农业保险保费的绝大部分,参保对于农民来说负担较小。

  目前,我市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品种共6种,分别为:水稻(补贴35%)、油菜(补贴35%)、小麦(补贴35%)、能繁母猪(补贴40%)、生猪(补贴10%)、奶牛(补贴40%)。另外,省政府正在谋划提高部分保险品种的保额。初步考虑生猪保额由每头400至600元提高到每头600元至800元;公益林由每亩300元提高到每亩500元;水稻由每亩200至400元提高到每亩400至600元;原蔬菜(瓜果)大棚保险及其棚内作物附加险拆分为大棚保险和棚内作物保险,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

  为确保农业灾害发生时农户能及时获赔,以人保财险公司为首席承保人的共保体专设部门并延伸到县,组建县级农险专家理赔库,加强人员、设备配置,专门服务于政策性农保工作。同时将技术队伍拓展到镇,在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市镇干部、畜牧兽医站等农技人员技术强、情况明、农业熟的优势,组建农险定损理赔专家小组,通过现场查勘、每日动态监控、村镇赔付公示、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举措,加强农险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切实做好现场查勘、定损理赔等工作。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符静 通讯员 李少臣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六大主题活动诠释“红船精神” 2013中国(嘉兴)红船旅游节即将开幕
·嘉兴市党的建设研究会“青春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嘉兴企业在走出去中实现生产要素跨国组合
·致力打造中国第一民间赛事 嘉兴“掼牛”树起个性新品牌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