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秀洲打好“升位前移战”

2013年6月17日 08:18 [ ] [打印]

     6月14日,秀洲区召开区文明委全体成员会议暨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部署会,回顾总结2012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情况,部署今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会议要求,全区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迎检高潮,巩固创建成果,争取2013年打个漂亮的“升位前移战”,为明年的“大考”奠定良好基础。区领导朱海平、盛付祥、徐建役出席会议。

  6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嘉兴市“五城联创”工作推进会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迎检工作部署会,会上提出了“确保今年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成绩升位前移和2014年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目标。秀洲区作为创建的主阵地之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而自去年以来,秀洲区创新工作载体,力求工作实效,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通过全域范围的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全区深入实施“文明秀洲”十大专项行动,推进文明创建23项实事工程,成立了全省首家道德建设促进会,在全市率先建立区、镇两级道德讲堂总堂,开展“道德群星奖”、“身边感动人物”评选,推进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2012年,秀洲区还顺利完成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迎检工作任务,在全市8个测评主体中取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今年一季度市对三个区的测评中继续保持第一。

  今年,秀洲区将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继续坚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条主线,抓好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这项重点,突出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五项工作。同时,以临战状态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

  区委书记朱海平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嘉兴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二年,是实现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位次前移、确保明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从秀洲区来讲,要加快推进“两富”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建设,不仅需要经济快速发展,也要同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立足秀洲发展大局,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朱海平要求,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当前文明城市创建的形势和全区文明城市创建的短板和不足,切实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统筹考虑、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朱海平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秀洲区优化环境、提升实力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型升级主线,在准确把握大局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进一步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努力营造最优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着力增创秀洲科学发展新优势。通过全力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迎检工作,为加快建设“两富”现代化田园新秀洲、确保嘉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杭徽 区委报道组 沈鑫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秀洲区全方位提升城市文明指数 文明和谐新风吹遍秀洲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推进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市容市貌改善 环保意识增强 秀洲城市面貌焕发新生机
·市容市貌改善 环保意识增强 秀洲城市面貌焕发新生机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