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体育局正式启动了“浙江省体育强市”创建工作,计划2013年开始接受创建市申报,2014年进行首批“体育强市”评审,到2015年力争全省3个市达到“体育强市”标准。省体育局认为,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五个城市,具有在2015年前争创的实力。
《嘉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和《嘉兴市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努力实现创建“体育强市”目标,并向全民健身事业现代化迈进。而记者近日从市体育局获悉,我市的“体育强市”创建将于下月初全面启动,搭建“创强”平台,促进我市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体育强市”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内容既包括群众体育广泛普及、竞技体育水平先进、体育产业较为发达,也包括体育体制完备高效,体育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居于全省前列。那么,目前我市体育发展的基础如何,有哪些创建优势,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创建?
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为创建“体育强市”提供扎实的条件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良好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嘉兴体育发展一线,扫描发展亮点,探寻“体育强市”的基石。
群众体育发展迅猛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民生服务项目,支持全民健身工程,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组合措施,我市以普惠均等为宗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这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成为运动的主角,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4月12日早晨8点凌公塘公园,已是仲春的嘉兴依然凉意阵阵,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首个活动项目——绿道健身走活动火热进行。不限时间,随到随走,早早赶到的市民三五一群,欢快地在绿道上漫步。
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表示,除了举办我市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通市民为主参与的市民运动会,我市还积极实施体育民生服务项目,加大市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仅2012年全年,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共设置13个大项和142个培训点,参加培训人员达1.3万余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余人,教练员和裁判员250余人。实现市区居民小区健身路径全覆盖。在居民小区、绿道等77个点布局增配健身路径1000多条。累积创建省级以上各类体育俱乐部95个。全民健身活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和科学健身三大板块系列活动,累积参与人数超10万。
据了解,嘉兴现有省级体育强县(市、区)3个,省级体育强镇、体育先进街道64个,其中省级体育强镇已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省级体育先进社区71个,省级体育小康村583个,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35个,市、县两级体育社团126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793人。
“十一五”期间,我市还抓住承办十四届省运会的历史机遇,全市新建、改建12个体育场馆,形成了多元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目前,我市有健身路径13000多条、标准篮球场800多个、门球场90多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7平方米。学校体育设施加快向社会开放,农村体育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介绍,对照“体育强市”创建标准,我市今年围绕创建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创建步伐。争取创建若干体育强县、先进街道、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同时,继续推进体育小康村的建设,以提高农民身体健康作为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努力推进村级体育俱乐部建设。
训练科学水平提升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名单。其中,嘉兴市少体校、海宁市少体校榜上有名,再次获得这一荣誉。市体育局副局长陈政介绍,通过认真开展基地创建工作,推动了学校管理、监督的流程和评价方式等各项管理制度更加标准化,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科学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成为国家级基地对我市体育发展也是诸多利好。“今后四年不仅每年有百余万元资金支持,而且还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发展前沿信息和培训信息。”她说,这意味着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了国家体育发展的体系,再度进入快速发展周期,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
地处吴根越角,悠悠江南水乡,嘉兴人聪明灵巧,非常适合发展水上竞技项目。在市体育部门多年的大力推动下,嘉兴皮划艇、赛艇项目不仅历史辉煌,目前仍然保持传统,位居全省第一集团行列。
作为浙江省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今年2月以来,嘉善汾湖水上运动中心热闹非凡,不仅有国家青年赛艇队在此集训,市、县两级皮划艇、赛艇项目10名教练员、近百名一、二线运动员都在汾湖训练。一位教练员说,嘉善汾湖水域宽广、航道标准,非常适合水上项目开展训练,运动员的技能和胆量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充分的考验。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已经累积申报获批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共7个,省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42个、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个,扶持建设市级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3个,省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42所。诸多基地的创建成功,不仅让我市相关项目的发展得到更多来自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也使我市将更多的体育发展资源集中,用于特色项目发展,更好打造体育品牌。
陈政说,近年来嘉兴竞技体育训练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竞赛成绩稳步提升。2006年至2012年,嘉兴籍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共获得金牌197枚、银牌112枚、铜牌109枚。
规模逐步扩大 体育产业迎来新一轮“掘金”良机
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呈现出以本体产业(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培训、场馆服务等)为核心、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格局。截至2011年底,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75.5亿元,增加值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2%,其中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783%,居全省第五位。
体育健身市场快速发展,涉及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20余个项目,活力多健身会馆、终极运动会所等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健身场所步入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发展。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增强,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国内外赛事初步培育了市场。
去年,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成为嘉兴地区唯一的省级运动休闲示范基地,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的创建成功,将推动度假区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并为最终形成以高端运动休闲、会议会展和大众旅游度假基地建设为重点的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打下良好基础。而未来,该度假区还有可能申报国家级休闲示范基地。
近年来,海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迅速,轮滑等体育表演赛事轮番上演,众多市民大呼过瘾,大大刺激了当地民众的体育消费。而拥有南北湖风景区和大段海边围垦道路优势的海盐,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将南北湖与围垦道路串联在一起的以自行车项目为核心的运动休闲健身基地,整个路线长度将超过50公里。
体育彩票年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也日渐显著。截至2012年底,全市体彩销售累计达24.32亿元,筹集公益金7.56亿元。
市体育局副局长王伟荣说,体育产业是世界公认的具有高渗透性、交叉性和拉动性的朝阳产业。相较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产业的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而近年来,嘉兴正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密集出台了扶持政策。据了解,我市将把运动休闲、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大力培育。
他也认为,多年来我市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这为创建“体育强市”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市体育局局长包毓琼说,我市以“两分两换”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到2015年将达到60%。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理念不断增强,促进了居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体育将在提升民生幸福感方面发挥诸多积极意义,“体育强市”创建社会增量空间无限。
她进一步解释说,现代社会,体育发展已经超越自身的一般功能,成为聚人心、鼓士气、惠民生、促经济、展实力、树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开展“体育强市”创建将对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促进嘉兴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嘉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