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王江泾的灵魂。位于王江泾镇民主村境内的莲泗荡水域面积数千亩,一年四季波光粼粼,环湖四周,烟树远村,一派绝美的江南水乡佳景。
数百年前,由水衍生的网船会在每年清明、中秋、除夕期间都会吸引江浙沪一带数万渔民驾船前来开展自发性的民俗祭祀活动。
数百年后,焕然一新的莲泗荡景区每年都吸引数十万人光顾,他们不仅焚香祝祷祈求平安,更是携家带口踏青旅游,这里正在上演着一幕“香客”变“游客”的传奇。
秉承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资源以及运河古镇千年的文化积淀,王江泾镇逐渐成为浙北地区的一颗旅游明珠。一个能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不仅要有完善的吃、住、行、游、购配套设施,还需不断强化内涵,弘扬特色。如何提升莲泗荡景区品质、做大旅游“蛋糕”成为王江泾人在新时期思考的新话题。
4月7日,浙江省旅游科学院院长娄庆典来到莲泗荡景区,对景区争创国家AAA级景区提出了规划构想。他说,网船会是江南一带渔民自发形成的宗教活动,由此带来了江南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打个比方,网船会犹如一块巨大的海绵,吸纳着江南传统民风民俗。规划汲取了民俗文化的精髓,并尊重现代人的休闲方式,力求打造一个集民俗文化体验、休闲购物、民俗表演于一体的江南民俗风情区。
重现莲泗荡数百年的渔俗文化是景区未来的发展重点。集表演、展示、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主题式渔家风情街区包括体验式、科普性的鱼艺术品学堂,渔具船模生产展示,创新渔家料理,渔家服饰展示等。渔家风格的茶吧、咖啡吧和渔家院落等也能使远道而来的游客耳目一新。规划中的渔俗文化展览馆和网船会展览馆则将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分别展现江南地区渔家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产生方式和灭蝗猛将刘承忠的生平事迹。
以文化为载体扩大区域影响力同样是王江泾镇近年来探索的有效方式。2010年初,王江泾镇党委、政府落实人员重新创作编写《刘猛将传奇》,成功打造了一部文艺精品。该戏曲得到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黄先钢、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安、“梅花奖”获得者王杭娟等业内权威人士的一致好评。搬上舞台后,除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外,还先后在杭州、台州、温州等地巡演,让更多人了解网船会、了解王江泾。
然而,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并不是修一条路、造一个展馆及写一部戏曲就能实现,关键还是要挖掘特色、提升内涵。秀洲区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潘惠清认为,莲泗荡的旅游资源起源于民间祭祀,并不完全是现代旅游的范畴,容易遭遇“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瓶颈,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目前,莲泗荡正在走一条转型发展之路,这是值得肯定的。从庙会到现代旅游的过渡,需要景区不断融入现代旅游理念。“景区应该追求精致,游客到达任何一处看,都应该是一道风景。”她说。同时,景区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延长服务产业链。
目前,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城市名单已经确定,国家文物局最终敲定嘉兴段的2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的8个点(段)正式列入申报名单,2个遗产点其中就包括最北面的长虹桥,紧邻莲泗荡景区。“运河申遗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希望王江泾镇能抓住这个契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嘉兴市旅游局旅游推广中心主任顾伟健表示,莲泗荡景区既要保持独具特色的渔俗文化,又要适应现代旅游需要,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资源和湿地资源,挖掘新的旅游亮点。他还特别指出,现代人旅游除了“看景”外,更喜欢亲身参与。因此,莲泗荡景区还可以多开发一些能让游客体验的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渔俗和运河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