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当众多游子归心似箭挤进春运大潮,我们身边也有不少新居民选择了留守。这几天,为了让“候鸟们”开心过年,嘉兴各地可谓各出奇招:海宁、桐乡的不少乡镇精心准备了年夜饭和文化大餐,南湖区也备好了“精神年夜饭”,从新春一日游到免费观影、趣味运动会,每天不重样的文体活动堪称地方版“过年七天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承载着中国人最深厚的归乡情结,也正因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许多人内心最深切的情感诉求。在新居民持证人数近190万、总人数超过200万的嘉兴,众多新居民选择留守,固然有“一票难求”的顾虑,但也体现出城市归宿感和凝聚力的不断提升——许多新居民不仅创业在嘉兴,还安居在嘉兴,强烈的认同感让他们自愿留守。
这份认同感,在用工荒年年有的当下倍显珍贵。毕竟,现实中越来越多的GDP需要外来人员去创造,城市长远发展也需要更多他乡之鸟“把根留住”。当然,培养这种留得住的皈依感,需要城市以宽广的胸怀,对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个体一视同仁地包容与呵护。试想,如果没有新居民的身份认同,嘉兴怎能在短短几年间就凝聚起数百万建设大军?如果没有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看得到的实惠,又怎能让众多新居民落地生根为新嘉兴人?可以说,正是同城待遇催生的尊严与认同,让新居民找到了精神家园。
新春佳节原本就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机,让留守新居民快乐过大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情指数,也考验着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客观地说,最近几年,如何犒劳留守新居民,嘉兴可谓年年有新举措,从可口的年夜饭到丰厚的红包无不体现出城市的关爱。但是,已经吃好、穿好、住好的新居民,期待比温饱更高层次的社会认同感。今年,南湖区等地纷纷将新居民春节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文化上,就是要为“候鸟们”奉上一道“精神年夜饭”,让他们从浓浓的年味中品出认同感和归属感。相信当以人为本的公平意识和开放胸怀沉淀为我们的城市文化,会有更多新居民春节“回家”很幸福,“不回家”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