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整治方案出台 水环境综合整治有了行动指南

2013年1月29日 08:29 [ ] [打印]

  通过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以下目标:到2015年,全区主要河道水质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辖区内四类水质占主体;到2013年底,喷水织机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底,废水中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完成印染、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削减30%以上……

  为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从去年以来,秀洲区开展了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保洁、河道四清、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管网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专项行动。昨天,记者从秀洲区治水办获悉,经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秀洲区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秀洲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专项行动方案》、《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和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和《秀洲区河道清淤保洁行动方案》等陆续出台实施,秀洲水环境综合整治有了行动指南。

  在《秀洲区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中,秀洲确定了引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和喷水织机废水污染整治两大重点污染整治区域,确定了印染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化工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和造纸行业污染综合整治等三大污染整治行业。同时,针对这些重点区域和行业,部署了共计31项的整治内容要求和工作措施,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规定了完成时间。如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中就明确要求在今年2月底前,分别完成搬迁石臼漾水厂一级保护区内的5家农户和拆除保护区内与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的构筑物。

  《秀洲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至2015年底,建成区生活污水入网率提高到90%,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达到75%以上,小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两新”工程安置社区生活污水管网实现同步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针对5个乡镇和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如要求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在2013年完成春晓源二期、嘉业阳光城、华新花园、亚厦风和苑、秀洲花园三期等小区内部雨污管网改造;完成秀洲新区大新港截污工程;完成大润发、江南摩尔、新洲国际大酒店、市人防办等单位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启动秀园路、嘉铜公路污水管网等改造工程,并延续至2014年完成。

  《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和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则提出,通过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长效保洁三大工程,切实提高农村环境面貌和水体质量,确保出水达标排放,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年提升10%以上,最终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2013年完成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6900户,2014年完成6900户,2015年完成6830户,垃圾中转站维修每年按需安排。

  “每个方案都是目标明确,措施扎实,责任清晰,为秀洲打赢这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硬仗,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秀洲区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以来,秀洲区就针对秀洲实际,推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实行项目化推进治水。此次六大行动专项方案的集中出台,更加明确了各治水责任主体在专项行动中目标、定位、任务和责任,为更有效、更高效、更实效地推进治水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李 舸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农业减量增效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秀洲加快农村水环境治理步伐
·秀洲:全力清理水葫芦 进一步改善水环境
·【我在现场】打好水环境治理“持久战” 秀洲区召开治水工作会议
·“水环境治理”代表议案列入人代会议程并获审议通过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