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钱,不为利,只为“帮一帮他们”,一句承诺,守了7年。
6个瘫痪病人和1个医生,因为换导尿管,建立起家人般的感情。
这个医生名叫张在发,平湖市新埭镇医院医生。
一句承诺 守了7年
“张医生,谢谢你,7年你都坚持下来了,幸亏有你,我哥哥一家才有今天。”姚道珍接过张在发递给她的一大包备用尿袋,连连道谢。张在发却不住摇手:“不客气不客气,应该的。”
在无法偿还的恩情前,“谢谢”成了这个家庭对张在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7年前,姚道珍的哥哥姚道根在替人拆房子时失足从三楼摔下,造成高位截瘫。顶梁柱轰然倒塌,使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姚道根更是痛苦不堪,瘫痪在床的他需要不定期更换导尿管,否则导尿管堵塞,腹部胀痛难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但换导尿管是一项技术活,姚道根的家人不会,村里的社区医生也不会,每次导尿管堵了只能到镇医院去。可是,姚道根家里只有一个年近七旬的老母亲、一个尚在读小学的儿子和一个柔弱的妻子,而姚道根体重达85公斤,带他去医院换导尿管成了横亘在全家人面前的一座大山,每次都要兴师动众,疲惫不堪。
7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夜,姚道根的导尿管堵住了,妻子没有办法,只能半夜把邻居喊过来帮忙,把姚道根送到了新埭镇医院。那时,已经是次日凌晨1时多了,当天的值班医生刚好是张在发。看着这个困苦的家庭,张在发内心很是酸楚,在换好导尿管后,他说:“以后不用这样送来了,有事打我电话,我上你们家给换去。”就是这一句看似简单的承诺,张在发默默坚守了7年。从此以后,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盛夏酷暑,只要一接到电话,张在发就会及时赶过去。这个新埭镇医院外科兼住院部主任就成了姚道根的“家庭医生”。
一个电话 随叫随到
一个、两个、三个……在姚道根之后,不知不觉,张在发的出诊病人增加到了6个。因脑梗致瘫的张川云老人是其中一位,前几年,他老伴还能用三轮车载着他到医院换导尿管,这几年,老伴体力吃不消了,张川云不好意思地问张在发:“张医生,能不能上我家来给我换换啊?”“行,好的。”尽管医院工作很忙,但张在发总是不忍心看着这些病人来回折腾这么辛苦,在他看来,一个70多岁老人的这点请求,实在没有理由拒绝。张川云没想到张医生答应得这么爽快,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有些病人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三四天就要换一次导尿管,有些半个月换一次,每个月平均要上门服务六七次。每个人的家离医院的距离都不近,最远的一个来回要40多分钟。这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有时候,忙碌了一上午,当大部分人在午休的时候,接到“预约电话”的张在发就骑着他那辆旧自行车出发了。七八月份酷暑难耐,中午正是日头最毒的时候,张在发骑车到病人家时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冬天寒风刺骨,他每次都会被冻得满脸通红;下雨他就披上雨衣,擦一下被雨水打湿的眼镜马上投入工作。张在发的上门服务纯粹是“帮忙”,不收一分钱出诊费。看着医生这么辛苦,病人也过意不去,说“张医生你打车来吧,我们来出车费”。每次,张在发都是婉言谢绝,“你们看病花钱多,这个能省就省了,我嘛,骑骑自行车更健康。”
有些人不禁要问,张在发做那么多,是有什么好处吗?实际上,除了病人的感激和称赞,别无其他。更难能可贵的是,张在发自己从不认为这有多么了不起,只要看到病人的眉头舒展了,痛楚缓解了,他也就放心了。张在发从不张扬这些“好人好事”,直到病人到医院反映,他的同事和领导才知道,张在发一直在默默做着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