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如何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如何在乡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成为嘉兴在实践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问题。2012年,我市统筹“两新”工程建设与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保护开发,围绕“三化同步”大力开展区域化、特色化、长效化整治,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嘉禾大地徐徐展开。
盘点“2012”,嘉兴美丽乡村建设收获颇丰:继平湖之后,海宁市成功创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12月初,全市16个美丽乡村创建镇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截至12月中旬,全市共有51个村通过优美庭院创建考核验收。
优美庭院:乡村的美丽细胞
物品堆放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随着2012年创建优美庭院序幕的拉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千家万户,散落在田间的农户们成为乡村的美丽“细胞”。
“乡村的整洁、美丽与村民息息相关。”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可同时也离不开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农户是农村社会组成的“细胞”,我市通过优美庭院的创建,充分激发农村妇女和家庭的能量,培育农村家庭成员的生态意识、卫生意识,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截至去年12月中旬,全市共有51个村通过优美庭院创建考核验收,表明我市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机制已初步建立。据介绍,在县级层面上,目前全市有6个县(市、区)已经下发政策文件,其中5个县(市、区)已经完成规划编制评审,平湖市、海宁市已创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在镇级层面上,全市30个镇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创建,其中22个镇已经编制好规划或方案,而16个创建镇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在村级层面上,目前各地正在制定精品村建设要求和考核办法,争取今年考核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
激发农户的“细胞”能量,汇聚村庄的集体动力,推进城镇的建设步伐,争创美丽乡村先进县(市、区)。“美丽乡村创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级联创”机制是对美丽乡村创建载体的有益探索,将有效推动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文化传承:乡村的美丽基因
什么样的乡村才是美丽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应该如何实现自我突破?我市因地制宜,围绕“绿色、水乡、农耕文化”的主题,统筹“两新”工程建设与农村优秀文化的传承,让文化成为乡村的美丽基因。
根据凤凰栖居的故事,桐乡为自己取名“凤居宝地·亲水桐乡”,并确定建设“百花地面人文城、百果飘香产业园、百条长廊森林路、百里亲水湿地圈、百商辐辏购物地”5条精品线。“要建设具有嘉兴特色的美丽乡村,就要充分挖掘平原水乡农耕文化的底蕴。”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不只是桐乡,各县(市、区)都根据地处水网平原的实际,克服缺少山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困难,充分利用村庄依水而建、民居风貌独特、田园环境优美的特点,编制了符合平原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既有传统古村落的美丽,又有现代新社区的美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更多的文化活力。
据悉,为了保留、激活乡村的文化基因,我市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为期半年的全方位走访调查,基本摸清全市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旅游开发价值、江南水乡韵味和现代农业基础的历史文化特色村庄情况,在充分听取百姓意见建议基础上,选取206个需要保护的自然村落纳入“1+X”镇村布局规划体系进行改建、整治、提升。
“特色化的整治可以更多地保留和传承农村优秀的乡土文化。”据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共有24个行政村列入全省历史文化村落数据库,平湖、海宁两地编制了特色文化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并已着手开展古寺庙、古宅舍、古石桥、古树名木的修复、重建、迁移或异地移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