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最严”的新交规将在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掐指算来,只有一周时间了。机动车闯黄灯违法、超速50%扣12分、行人自行车闯红灯将被罚款……多日以来,媒体一直在对新交规进行着解读,作为普通的路人也好,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也好,此时都该问问自己,准备好迎接新交规了吗?
准备,不单单是指对规则的了解与熟悉,更在于改变自己的许多习惯。例如在“中国式过马路”之前,就应该有警醒与克制,就应该有自觉等待信号灯变绿的意识。例如以前机动车闯黄灯是否违法,是模糊的,有些司机已经习惯在信号灯变黄之后,加脚油门,冲过停车线——这样的习惯性动作,稍不留神就会重复,即便新规还有一周才会执行,现在就要提醒自己,改变旧习惯,多些耐心,看到灯变黄了,就停下来。
新的习惯也要尽快养成。虽然网传副驾驶座乘客不系安全带会扣分有误,但这样的行为仍然在罚款之列。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较多,千万不能忘记多说一句,让身边的人系好安全带,这不仅是省钱的事,还体现了更多的负责精神。
当然,做好准备,不全是司机、行人的事情。这时候还要问一句,管理者、执法者做好准备了吗?
例如对行人违章过马路的纠正与处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这种投入,恐怕要维持到大多数行人养成自觉等待绿灯的习惯为止。那么,像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要有多少人去纠正这样的行为?如果人力不够,该怎么解决?增加的人手有没有执法权和处罚权?要是不增加人手,会不会有人管就守规矩,没人管就我行我素?
另一个问题是,许多地方的交通规则设置还不够合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高速路的收费站或者出口附近,对时速的限制往往变化很快,刚才还限速100公里,转眼就变成60公里,速度还没来得及降下来,又变成30公里。这就让驾驶者很容易掉进“超速”的陷阱。若严格执法,扣6分乃至12分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紧急降速,又可能发生危险。这样的地方,就需要相关的部门重新考察,要么延长降速的区域,要么改变降速的要求。
再比如行人过马路等待时间过长、绿灯时间太短,或者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设计不合理,这样的问题已经老生常谈了,就应该逐步排查,予以改变,才能对人们守法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
开车时不能接听手机,并不是新规矩,很早以前就已经实施,只不过这次又重新强调。问题是为什么有人长期明知故犯?恐怕还是执法不严。在没有交警的路段,总有人心存侥幸,而这样的侥幸往往成功。这无疑是对法规的蔑视与伤害。新交规实施后,如何对这类行为进行监管,是不是有办法制止,又是一个难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能谈许多,都有可能成为新交规的“盲点”。所以说,迎接新交规,除了市民做好准备外,更应该做好准备的,是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秩序靠规则去维护,“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对秩序的破坏更大,这一点,管理者务必要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