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良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不断完善、湖群湿地农业深化建设、特色乡土农业精细化发展,“高端精品”农业平稳推进。笔者昨天从区农经部门了解到,按照年初确定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秀洲区的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不断升级
连续三年获得省农博会金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在过去的一年里,秀洲青鱼干在同行业中抢占领先地位,屡获佳绩。品质被高度认可与市场良好口碑的背后,是秀洲水产全产业链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通过国家级原种场、省级良种场基础设施的有序夯实,标准化养殖体系的不断完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逐步建设,秀洲水产业实现了从优质种苗培育、标准化健康养殖,到规模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完善升级。
产业链的短板就是发展的着力点。今年初以来,秀洲不断强化青鱼标准化加工,通过梅家漾青鱼标准化加工基地的扩建,青鱼加工产能从原来每年6万条增加至每年8万条。“加工能力的提升,带动了产业链上游青鱼标准化养殖,同时满足下游销售的市场供给。”区农经局水产站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某一环节的完善,带动了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提升,发挥了系统的带动效应。”
印象古塘、陶家荡北部湾、杨溪等现代渔业经营主体,依托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围绕青鱼开发三产服务业,游客不仅能在这里买到正宗的青鱼干,还能亲自垂钓和品尝青鱼特色餐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休闲观光园游玩消费。据了解,今年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实现收入5611万元,吸引游客56万人次。青鱼等水产经营领域的拓宽,有效提升了青鱼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产业化经营、服务业发展、补强薄弱环节,不断延伸、拓宽、优化产业发展链条,使农业产业发展真正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区农经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说。
现代农业发展载体不断完善
漫步在北部“荷塘叶色”湿地农业综合园区,感觉空气分外清新,栽种在4.3公里绿道两旁的紫薇、红枫、金桂等80余种乔木十分养眼。通过绿道建设和景观林营造,“荷塘叶色”的景观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彩色林木与荷叶莲花相得益彰,推动了农业综合体全季节的经营发展。据王江泾镇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农业综合体的建设,园区发展了水生种植、浅水养殖、种养结合等湿地农业,推广了“莲藕+彩鲤”、“莲藕+泥鳅”、“莲藕+黑鱼”等种养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良性发展。此外,全区培育形成了串点成线、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做优做强以特色蔬菜加工、食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农业一二三产有序融合发展。
“十二五”期间,秀洲区除了在北部重点打造以“荷塘叶色”为主题的湿地农业外,还将在南部王店、洪合两个镇重点建设现代设施高效农业区块,拓展休闲观光、采摘、餐饮等功能;中部以新塍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区块,抓好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
“农业综合体是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建设农业综合体有助于农业园区向现代农业、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深加工等新型农业、复合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对秀洲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农经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说。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新塍镇林海庆的普大生猪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一直很好,2011年企业申请了肉类食品商标,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多亏参加了区农经局举办的养殖培训班,我不仅掌握了专业养殖技术,还学到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破解了我们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许多难题。”林海庆说。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针对当前农村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实际,秀洲区大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区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民创业创新能力,让更多农户尝到科学致富的甜头。据区农经局农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全区共开展各类培训128期,培训人数达6400人次。“通过培训先提升部分农民的素质,再由他们示范传授给周边农民,以点带面,发挥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从而为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打下基础。”该负责人说。
此外,为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农经局农培中心结合企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农技培训新模式,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农培新模式,积极落实专业化办班方式,不仅满足了农民知识和技能需求,拓宽了农民自身发展的路径,而且缓解了劳动力需求短缺、农业季节性用工荒等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压力。随着人力等资源要素的逐步破解,秀洲都市型现代农业将加快跨越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