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退低进高”协调小组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初以来,我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在推进“退低进高”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腾退低效工业用地近万亩,完成年度目标。
今年初以来,全市各地普遍建立了“退低进高”推进办公室,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和运作机制,通过关停淘汰、转移转产、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这项工作。全市层面,年中就出台了《关于实施“两退两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强化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各县(市、区)也分别根据各自实际,配套推出了多项政策。如桐乡市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了对退出低效产能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机器设备、排污权等进行合理补偿,对企业淘汰属于国家、省规定淘汰的落后产能,根据淘汰设备评估净值的5%进行奖励;破解资金瓶颈,平湖市财政专门设立了“两退两进”专项资金,从新增土地出让金中计提2%作为专项资金,又在全市率先开展“两进两退”政银合作,总授信额度达到25亿元……“退低进高”现在已成为全市各地的强烈共识。
利用退出的土地资源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我市不少地区已经尝到了“退低进高”带来的甜头。上元电力科技(平湖)有限公司是曹桥街道2010年的签约项目,当时街道向该项目供地约57亩。但由于各种原因,上元电力科技拿地后并没有正式动工,这块土地随之成为一片荒地。在今年的“退低进高”工作中,曹桥街道花大力气将这片空闲用地收回,并引进了一个外资项目——京禾电子(平湖)有限公司。据介绍,京禾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运行维护和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用地规模30亩,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美元。
腾退低效用地的同时,各地还从源头上对项目进行把关,有效遏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投资、低效率项目进入。桐乡市“退低进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今年新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中,平均投资强度就达到了274万元/亩,较往年有明显提高。
“虽然初步能够完成年初制定的8000亩的腾退目标,但是我们在推进此项工作中,还是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说目前推进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对“退”的对象和内容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把握,大多数是通过关停淘汰的方式实施了一些“点状化”、“碎片化”的项目,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项目还不多。此外,受今年宏观形势走弱的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因此“退低”以后,如何真正实现“进高”,还需要在招商选资上进一步突破。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做实“退低进高”工作,加快腾退低效土地,腾出发展空间,我市相关部门正在筹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业用地绩效情况调查,以便全面掌握工业用地的投入和产出等绩效情况。根据初步方案,调查将按照亩均销售收入、亩均税收等相关数据设定一定的权数,分别对规上和规下企业进行用地绩效排序评价,并根据企业得分情况,划定分数线,在分数线以下的认定为低效企业。对于低效企业,则将采取分类指导,分别提出关停淘汰、转移转产、倒逼提升及兼并重组等处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