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娇娘”、“申相公”,这些古代戏剧中的称呼近期走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中文专业学生寝室,让大家感觉似乎穿越了。而这些专业的学生平日里都忙碌地翻阅着各类中国古典戏剧剧本,寻求自己想演绎的剧本原材料《赵氏孤儿大报仇》、《娇红记》、《长生殿》等,并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剧本改编、人物造型设计、戏剧拍摄、后期剪辑等工作中。
中文专业的学生演古代戏剧,这其实是该校古代文学大学课堂的作业。据悉,该校古代文学专业课让学生“演戏”的形式,已实行7年之久。从最初学生只是单一的模仿某些戏曲片段,到现在学生们通过DV拍摄、后期制作成短片的形式展示,已经有了质的突破。
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戏剧,也为自己古代汉语课堂的学习增添了很多乐趣。宋嘉慧同学是《娇红记》微电影的编剧,她告诉记者:“起初觉得古代文学学起来很枯燥,不太感兴趣。后来老师让我们来拍微电影,我就觉得很有意思。为此我摸透了《娇红记》中人物、情节的起承转合,对今后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拍摄时,大家都全情投入到我所设定的角色中,我自己也以娇娘的母亲身份出演。”
陈熊莉子同学担任的是微电影的拍摄和剪辑。“我们通过讨论,决定在学校教室、图书馆内、景行湖边、食堂门口、寝室等多个地点取景,效仿微电影的拍摄手法,以充满现代感的手法去诠释古典杂剧,是一种创新,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她说。
“在古代文学课上给大家布置微电影的作业,一是结合课程特色,改变学生为读戏剧而读戏剧的状态。通过演出,可以督促学生深入地探索中国古典戏剧的内涵魅力。二是弥补日常教学缺陷。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缺乏互动性,通过演戏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熟悉各种剧本,给学生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该校古代文学专业教师林香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