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新闻网12月14日讯“往年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在等项目,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点积蓄也不敢动,万一有亏损不好跟村民们交代。”刚刚从外面对接项目回来的新塍镇思古桥村党总支书记王海林如实对记者说。
思古桥村位于新塍镇最西端,水田面积3300亩,常住人口3600多人,人均耕地不到1亩,因此,大量年轻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务工,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摆在王海林面前的一大难题。
通村公路大修已经敲定、粮食加工项目在紧张的协商中……“以前只是想,没实际行动,现在,我们全体村干部一起想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有中青班的学员帮我们想点子、理思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路明显宽了,想法也多了。”王海林对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秀洲区组织全体学员分别赴30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为期两个月时间的锻炼。30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围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题,进基层、摸实情、理思路、解难题,提出了诸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为很多村找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
要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摸清家底是关键。为此,新塍镇将每个村现有资源列出详细清单,哪些可以利用,哪些暂时不能用,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新塍全镇24个村通过半个月的摸底、资产清理、项目可行性判断,共整理出薄弱村建设项目18个。这18个项目中,目前已经有2个设施大棚项目在进行前期项目实施准备。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从事一产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新塍通过带有附加值的土地流转方式破解了这一难题。
新塍镇洛兴村党支部书记周卫文告诉记者,现在的土地流转不同于以前的土地流转,现在的土地流转是有附加值的土地流转。以前只是单纯将土地承包出去,土地上的基础设施等投入完全是承包方的事,而现在的土地承包是有附加值在里面的。
村里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协议后,由村里出资根据承包方的需求建设大棚等设施,村里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这样既解决了土地承包方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风险高的难题,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收益,可谓实现了“双赢”。
土地流转后,洛兴村依托台创园的平台,很好地转移了剩余劳动力。目前,台创园已有13家农业主体入驻,农忙时节招工困难的现象较为突出,然而与此同时台创园附近村里的许多村民也在为找不到活干而发愁。今年4月,周卫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先是对村里要务工的人员按年龄、拥有技术分门别类造册,成立了劳务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帮想要务工的村民找到了活计,还为每位务工者交了100元的人身保险,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事关农民群众生活福祉、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除了实施薄弱村项目、土地流转和资金运作之外,新塍镇还依托省级农综项目、粮食功能区提升等专项建设,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形成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