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3年经济工作。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传递出明年经济政策的哪些信号?
信号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进入9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数据一致描绘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新态势。年末出现这样转折性的变化后,外界高度关注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要巩固,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所以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目前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比较恰当的,增速也是比较适当的。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很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说法也留有了余地。
信号二:扩大内需消费投资双管齐下
在世界经济低迷之势一时难以扭转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加集中在内需上。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扩内需应当以消费为重点,但在目前情况下,投资也不容忽视。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更需通过扩大内需克服不利影响,投资和消费两方面不可偏废。
张立群认为,以往汽车和房地产对消费的带动性很强,现在这两方面都遭遇了一些问题,亟待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投资领域,稳投资的同时要注意优化结构,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能因为要稳增长而再度盲目扩大产能。
信号三: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新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等。
张立群说,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提法由来已久,但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透露出新的思路。
“自主创新的重点其实在企业,只有企业才能真正把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自主创新要国家和企业两头热,这样才能使创新战略活起来,从源头推动产业升级。”汪同三说,不仅要在科技项目上向企业倾斜,也要给予相应的财政金融支持。
信号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度,潜力巨大。大量农村居民正在向城市转移,使他们真正成为市民,对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都至关重要。
张立群指出,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要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社会公平正义。
信号五: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激发的活力;中国经济未来调结构、转方式,依然要靠改革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和农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
专家们分析指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服务业发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鼓励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降低公众医疗负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国有经济改革有助于激发活力,这些改革搞好了,调结构、转方式就有了制度保障。
信号六: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等。
庄健认为,使百姓的就业更加充分,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更高,住房改善,就学、就医更加方便,将大大提高增长的包容性,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现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已基本建立,但保障的水平比较低,很多还实现不了全国统筹,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最终落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张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