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老娘舅”沈凤珍正在作调解回访
“民间老娘舅”沈凤珍接受记者采访
秀洲新闻网11月21日讯 趁着午休的时间,秀洲区王江泾镇南汇村村干部杨李明把一份打印好的十八大报告交到这里的“民间老娘舅”54岁的沈凤珍手里。“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和创新管理的这块内容,肯定得好好学习学习,我们要掌握更科学的方法,担当起基层的解压阀和调解器这两个角色。”来不及仔细阅读,装进挎包后,沈凤珍还要和杨李明一块儿去几里外的一户村名家中去作调解回访。
“胡大姐,我们又来看你了,现在儿子媳妇对你好点没有?”“好好好,感谢你们!”在当地南汇村22组的一间平房里,75岁的村民胡小团紧紧握住沈凤珍的手。两年前的春节,胡小团因为婆媳关系紧张,主动找到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沈凤珍请求调解。
“原本讲好三个儿子平摊赡养费,那时候大儿子的媳妇迟迟不愿意给。”沈凤珍告诉笔者,当时她就和村干部杨李明分工合作,她调解婆媳关系,杨李明就去做大儿子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沈凤珍的数次上门让这家的媳妇和儿子也难为情起来。
“凤珍讲的有一句话,我很听得进。她说,今天你们怎么对待老人,今后你们的孩子也会学着样儿对待你们。”在杨李明看来,沈凤珍调解的诀窍,就是往往能用老百姓最听得进的话把各种复杂和深奥的道理讲明白。现在,胡小团的儿子媳妇已经把前年和去年的赡养费用如数上交到老母亲手里,也没有了相互之间的推诿。
“民间老娘舅”沈凤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叫做“网格长”。从今年7月起,王江泾镇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南汇村,共划有四大网格。沈凤珍担任第二网格的网格长,担负着治安巡逻、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职责。早在去年四月,沈凤珍就从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村里考虑到她在群众中的威信,又将她返聘,让她继续发挥“民间老娘舅”的作用。今年以来,经沈凤珍调解成功并记录在册的案例共有10例,如果把平时的口头调解也算上就要有将近20例。
“十八大报告中说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要是多几个像凤珍这样的‘民间老娘舅’,我们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在采访中,杨李明不止一次这样说。
近年来,作为嘉兴市唯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秀洲区不断创新各项工作,“民间老娘舅”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该区新城街道早在2010年就开始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综合服务协管员、“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综合服务队进驻网格,并探索实行“网格—廉情联络员—廉情信息员”的社区民情工作新模式,现有“网格长”36名;在高照街道高桥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涌则正在谋划,如何提高搬进拆迁安置小区后的村民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秀洲区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并结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目前,全区共划分网格625个,组建三级服务团队1226个、8658人,通过建立起社会矛盾排查、分析、研判、化解的闭合链,全区共化解矛盾纠纷2890余件,调处成功率在99%以上,其中95%的矛盾在基层就被化解。至今,秀洲区已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目前,秀洲区正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力争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寻求新突破,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秀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