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经过全市上下合力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我市投资形势取得突破性进展。1至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0.5亿元,同比增长10.3%。这是今年初以来我市投资增幅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
今年1至3月、1至5月和1至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0.8%、3.5%和8.5%,1至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更是达到10.3%。市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表示,为扩大有效投入,我市缓解要素制约,协同联动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高规格、高力度、高效率抓项目推进,最终投资增幅渐行回升,并在9月底实现了两位数突破。
“铺平道路”:
缓解要素制约
为解决我市土地指标紧缺、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市发改委积极拓宽渠道,着力用好土地“点供”政策。筛选了一批发展潜力大、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以包装,积极申报省大产业项目,争取通过“点供”方式解决用地指标。今年上半年,嘉善县安平老年健康生活社区、桐乡市平安养生养老园(高桥)和桐昆集团年产27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被列入省发改委重大产业用地“点供”计划,有望解决土地指标751亩。
与此同时,我市想方设法通过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来解决一批重大项目的用地难题。目前,全市累计有74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建设实施类计划,其中今年新增项目数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另有15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预安排项目。最近,市发改委又精心挑选一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列入今年省重点项目增补计划。
在向上争取指标的同时,我市还努力从内部找空间。通过“两退两进”,全年有望腾退低效工业用地10000亩,为引进的优质项目和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资金紧缺同样是制约有效投入的“拦路虎”。积极争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振兴等各类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是解决途径之一,截至9月,我市共争取各类资金超过6.4亿元,创历史新高,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局面;利用发债、集合票据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是解决途径之二,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3家企业成功发行债券,共募集资金26亿元。
“联合把脉”: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初以来,我市紧抓国家项目审批提速的机遇,积极推进一批“国批”、“省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市领导多次带队进省赴京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了项目审批进程。目前,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平申航道改造工程可研报告得到省发改委批复,桐昆IPTA项目、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已进入审批流程。
同时,各部门还协同联动解决项目审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缩短工程设计和审批时间,9月初,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六部门商议决定,向上级申请对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采取总体推进与先期实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项目年内开工。
“为缩短审批时间,促进项目早开工,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模拟审批办法。”市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解释说,重大项目可在尚未完成具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条件的情况下进入审批程序,条件成熟后,再将模拟审批文件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目前,浙江泛洋特种装配设备有限公司年产9万TEU集装箱生产线项目、浙江金达亚麻有限公司2.5万锭高档亚麻纱生产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