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龙说,他离不开生他养他的脚下这片土地。
村委班子只有四个人,大家齐心协力服务百姓。
如今,红旗漾村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
几乎每天,周阿龙都要到村粮食加工厂建设工地上看看。
今年村里的水稻又迎来丰产丰收年。
周阿龙 一个人富不是富 大家富才是富
周阿龙今年60岁,是桐乡市年纪最大的村支部书记,他自嘲只要老百姓选他当,他就一直当下去。
从2000年当选红旗漾村村支书以来,每届都是高票连任,这“村班长”一当就是12个年头。从一名种粮大户、全国劳模到一名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的领头人,周阿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像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黝黑结实的周阿龙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真情。
2000年,周阿龙的个人事业正开展得红红火火,小桑苗、西瓜等经济作物经营得风生水起,事业攀上了一个新高峰。就在这时,组织部门找到了踏实肯干、又在效益农业上闯出一番天地的周阿龙,希望他担任红旗漾当时这个贫困村的支部书记。面对组织的信任,周阿龙没有任何私心,毅然决定放弃个人的事业,出任“村班长”。在周阿龙看来,党的富民政策让他富裕起来了,但是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带着这个朴素的想法,周阿龙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历程。
出任村支书第一年,周阿龙着手带领村民种植了80亩“龙太子”西瓜,获得了不菲收益。他又尝试大棚养蚕、肉鸽养殖、苗木种植等,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村民们跟着周阿龙一起大胆探索,而正是周阿龙勇于实践的精神,加速了村民们发展效益农业,改善生活条件的步伐。全村人均收入也从2000年初的不到5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5680元,农民的房子变漂亮了,私家车开进来了,口袋里的钞票也多起来了。
摘掉贫困村帽子的红旗漾村面貌焕然一新,怎么让村民有更高的幸福指数?周阿龙又开始了思考。村里大面积的低洼田一到雨季就汪洋一片,每户村民家门口最后50米都是泥泞的乡村小道,给大伙儿的出行带来不便。周阿龙积极联系建设单位,多方筹集资金,村里两项最大的民心工程全部得以实现。漫步田间地头,宽阔的沟渠纵横交错,土地平整后的大片农田成了高产田,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农民不仅每年有850元一亩的收入,还可以腾出时间到镇里的工厂上班。到今年7月,村里的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的大门口,难怪在村里只要一说起周阿龙,大家伙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1年6月,桐乡梅雨大量降雨,如果错过小麦收割10天的黄金期,则会导致麦秆倒掉、小麦发芽,甚至颗粒无收。面对自己300多亩未收割的小麦,周阿龙毅然叫女婿开着自家收割机帮助农户先抢收小麦。他说,作为一个党员,作为红旗漾村的“班长”,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他帮助36户农户完成了小麦收割,自己的300亩小麦都烂在了水里,损失了好几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