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李卫宁在南湖区秀洲区调研文化工作 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9月15日 06:12 [ ] [打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全面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在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的嘉兴,如何结合本地的经济人文特质,书写自己的文化符号,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昨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卫宁带着上述问题来到南湖区和秀洲区调研,走园区、进企业、看项目,与文化名人促膝交谈,问计基层,谋划发展。市领导孙贤龙、陈越强、柴永强、王淳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文化大繁荣离不开文化产业大发展。李卫宁首先来到位于南湖区的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该园区建于2007年底,5年来,园区以“平台、项目、创新”为抓手,共签约引进各类创意文化企业222家。李卫宁走访了园区内的体验式酒庄——紫景轩酒庄、现代化时尚电子商务企业——正尚科技信息(嘉兴)有限公司、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嘉兴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运作是否顺利、经营模式有哪些创新、未来发展有怎样规划、目前推进存在哪些难题,成为李卫宁最为关注的问题。他就企业反映的问题嘱咐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为嘉兴文化产业的有序有效发展打通渠道、拓出空间。

  位于秀洲区、由嘉兴广电集团负责开发的江南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嘉兴文化产业的旗舰型文创园区,李卫宁认真了解了园区建设和招商进展情况后说:“园区起点高、定位高、特色明显,希望继续勇于探索,以文化为元素,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文化名人是城市的文化品牌,更是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大发展的宝贵资源。怎样高起点谋划,发掘、整合、提炼已有的文化资源,使文化品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李卫宁走访慰问了多位文化名人。

  在一级作家张畀愚的家,李卫宁详细询问了他的创作近况。“最近在写什么小说?”“是什么让你走上创作之路?”亲切的问候让张畀愚打开了话匣子:“我曾是一名下岗工人,从1999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已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国内一线文学期刊发表小说200多万字……目前,我正在创作一部小说和改编一个剧本。”在得知张畀愚部分小说已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李卫宁表示,要充分发挥本地作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一批具有“嘉兴印记”的影视文化产品。


  汪胡桢、许国璋、黄昆、丰子恺、蒋百里……随着不断翻动的画纸,一位位享誉国内外的嘉兴籍名人画像呈现眼前。而这正是一级美术师张谷良正在进行的创作——为嘉兴近代40位名人画大幅人物肖像。“这个很不简单,以绘制名人画像的方式展示嘉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很有意义!”李卫宁赞叹道。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其伦的创作室,李卫宁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他的篆刻作品。傅其伦曾是一名下乡知青,当过筑路工,做过食堂伙夫、泥工,修过电缆,在金石天地里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凭借顽强的毅力,傅其伦创作出了大量篆刻作品。李卫宁希望他在篆刻精彩人生的同时,以优秀的作品宣传嘉兴,推广嘉兴。

  昨天,李卫宁还调研了七星镇江南新家园社区图书分馆。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应丽斋 耿俪洳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市委副书记高玲慧赴秀洲和嘉善 调研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勇于创新、敢于破难 市领导赴秀洲和嘉善 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恩光到油车港镇调研文化工作
·【我在现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恩光到油车港镇调研文化工作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