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到2011年,5年时间里,南湖区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先后组建了35个各具特色、功能不同的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室,专业社工服务涵盖了心理咨询、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居家养老、问题青少年行为偏差纠正等众多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以多元管理与专业服务为互补、以本土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统一的独具南湖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新模式。
搭建平台,为民解忧
社区工作室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两年前,南湖区建设街道“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市第一家街道社会工作部,下设有“心语”、“心桥”、“乐龄”、“乐康”、“新蕾”5个社会工作室,分别为居民提供婚恋辅导、法律援助、卫生保健、孤残服务和青少年心理辅导等多项专业的社工服务。
“通过建立社区工作室,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社工方法开展服务,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得到预防和解决,居民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建设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雪华给记者讲了一个她自己经办的案例:有这么一名低保老人,劳教回社区后,因为房子产权问题持续上访了3年。作为乐龄工作室的负责人,她得知这个事情后主动找到老人了解情况,并帮助老人在各个部门来回奔波,了解事情原委。最后房子产权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老人也如愿申请到廉租房,并成了社区里的反扒志愿者。
据介绍,南湖区目前有63个城市社区、413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先进方法和专业技巧服务于社区建设,本着“因地制宜,便于服务”的原则,先后组建了35个各具特色、功能不同的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室,直接面向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居家养老、问题青少年行为偏差纠正等专业社工服务。“每个工作室都有一支由1名专职社工、2名义工和4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从社工和案主初次面谈到接案,再到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帮扶计划等,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记录和方案。并且工作室还为每名案主建有专门的档案,进行跟踪、评估等。”南湖区民政局社工科科长陆张雷表示,专业社会工作室以其专业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方法传递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创新形式抓队伍建设
为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社会工作要顺利开展,离不开社工人才的保障。一直以来,南湖区在培养社工人才方面都十分重视,每年投入近100万元的社会工作专项经费,并出台相关补助政策,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陆张雷说,自2010年开始,南湖区便与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手建立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依托高校资源和优势,开展社工主题培训、社会工作实践、课题研究和项目策划等系列活动,并聘请专业人才为社工进行实务督导,做到每年对每名社区社会工作者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0个学时。在此基础上,南湖区还建立了“人才+评估+激励”的保障机制。以社工为服务主体,选拔基层优秀社工人才在经验丰富的督导、专家等指导下开展社工服务。以“义工”为辅助,健全有志于投身社会工作的义工队伍,组建社会工作协会,努力形成“社工引导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共进,“社工+义工”的人才服务团队。此外,南湖区还广泛开展社会工作者上岗资格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并组织社区书记、主任赴上海、宁波、杭州等地学习取经。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训社会工作者5000多人次。
“通过科学设岗、多向选才等手段,南湖区社工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实现了以兼职为主向专职为主,以退休人员为主向‘老中青’结合的转变。”陆张雷说,作为全国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南湖区近年来不断在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把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融入社区建设中,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建立起了以社区为平台,社团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骨干的“三社互动发展”新模式。